陕西制造“弱”在哪儿? ——关注新常态下的陕西制造(下篇)
宝鸡合力叉车。本报记者张辰摄
本报记者 汪曼莉
《2014年陕西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显示,通过对涉及日用消费品、建筑及装饰装修材料、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食品相关产品等五大类、87种产品进行省级监督抽查,所抽查的2322家生产及经销企业样品平均合格率为91.4%。
91.4%的合格率,尽管较2013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相比较全国92.3%的合格率,低了近一个百分点。而在2013年,陕西省产品质量抽查样本不合格率为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从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看,2013年陕西优等品率为7.2%,低于全国优等品率67.9个百分点。
醒目的数字背后,是陕西制造面临的差距。
陕西制造究竟“弱”在哪儿了?
硬币的两面
在年产值3亿元的汉中市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其开发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压气淬真空炉、特种工具钢、工具专机数控系统等产品在国内颇受青睐,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二汽等著名厂家及国家一些重点工程已将汉工及“汉工”牌刀具确定为其替代进口的首选定点厂家和首选产品。
“产品质量和品质很重要。”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营山表示,尽管今年整个行业受大环境影响有所下滑,但在他们公司,依靠过硬的技术水平生产出的高品质产品,让他们企业在“寒冬”中保持了稳定的发展。
小型企业如汉江工具,大企业如陕鼓动力、宝石机械、法士特等等,凭借着质量、技术、品牌享誉国内、走向世界的陕西制造,蜚声海内外。
然而在另一面,陕西制造表现出“畏缩不前”。《2014年陕西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显示,从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来看,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监督抽查合格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陕西名牌发展上看,近几年来,制造业名牌虽然数量上在增加,但可圈可点的仍旧是有限的那几个,量增质不增。”省质监局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
此外,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告中,陕西制造业排名最靠前的一次是2013年,位列全国第12位。国家质检总局在当年的报告中提到,陕西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比重不高,国际市场销售率低。2014年,陕西省新产品销售率为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
什么拖了“后腿”
撇开大环境影响造成的产品销售低迷,陕西制造自身亦存在问题。
汉江工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营山就表示,虽然其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国内领先,但依旧存在质量“短板”:受加工条件影响,产品质量不稳定。“一是受加工设备的制约,在生产出的产品精度上,会与国外同行有差距;二是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关键因子——产品创新“表现不佳”。省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企业在2013-2014年期间,实施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数分别为1440、1786、2443和2112,分别占21.4%、26.6%、36.4%、31.4%。四种创新类型中产品创新占比最低,成为陕西省整体产品质量低于其他省份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陕西制造企业在品牌建设与管理上意识相对薄弱。王营山就坦诚,自己对品牌理解不深,系统的理解更是谈不上。“大中型企业对产品品牌重视度较高,而大量的小微企业,习惯采取低价位策略占领市场,对产品品质、品牌的树立是无从谈起。”省质监局一位官员表示,正是大量小型企业的这种行为,拖了陕西省产品质量整体提升的“后腿”。省统计局的一项调查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近90%的小微企业没有开展R&D(研究与试验)活动,小微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比大中型工业企业低0.53个百分点。研发投入低,造成产品创新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品牌难以建立。
有专家学者指出,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制造业效率低,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质量的提升,而质量不高附加值就少,又很难增加利润,也就更没有钱投入研发去提升质量。不少企业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以“智”提“质”
今年8月底,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推出的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出炉,陕西仅有3家企业入围: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东岭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入围企业比去年还少了2家。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陕西制造,亟须补短板。
创新是最大的“短板”。一项调查显示,陕西省仅有54.8%的企业家认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对本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创新活动。提高陕西制造的质量、提升陕西制造竞争力,必须打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于人。一是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氛围,鼓励企业家树立‘危\’、‘机\’并存的信念,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激发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二是要探索科研人员参与创新成果分配的有效方式,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省统计局科技处工作人员表示。
同时,陕西制造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仍需加强。陕西省名牌企业陕鼓动力,通过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5年上半年产值占全国风机行业的11.24%,利润却占到了47.89%,截至今年8月,产品出口到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总额达到40亿元。所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推动省属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成为国际标准的主要参与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实施主体。通过示范带动、舆论引导、制度保障等措施,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品牌引领等是我们下一步继续采取的措施。”省质监局质量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希望通过“三步走”来实现中国的制造业强国目标。省委书记赵正永近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着力提高科技与经济融合度,加速“陕西制造”向“陕西智造”转变,推动陕西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据了解,面向“十三五”,陕西省将依托《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大力实施推进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积极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升级,促进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制造、智能管控。陕西制造,以“智”提“质”,突围发展指日可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霍强通讯员黄欣)日前,记者从省中小企业促进局获悉,截至11月底,陕西省中小企业已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58户,后备企业449户,其中与券商签订协议的企业294户。今年以来,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公开征集筛...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