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金融拓展回乡农民工创业空间
本报讯(记者 李岚)“一人富裕不算数,全村富裕最幸福”。这是外出创业成功后返乡带领村民创业的山阳县石头梁村支部书记程同仓的口头禅。程同仓从早期外出学习建筑技艺到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再到建筑队队长,最后自己办公司。足迹遍及甘肃、河南及陕西周边省市。由于他讲信用、肯吃亏、技术好,一时在建筑界“叫很响、吃得开”,生意很是红火,钱袋子也一天天鼓起来了。但逢年过节回到乡里,看到村民依然穷困,加上县政府和银行有很多鼓励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他心动了,返回家乡并主动请缨,担任起村支书,并组建了石头梁村基建队。他在信用社开办了农村自助合作组织担保贷款,农民工联保贷款,应收账款、仓储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帮助该村形成了建筑劳务、良种核桃、生猪养殖、商业运输四大主导产业。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该村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他个人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全国劳动模范”。
入住移民搬迁小区的农民陈开选,在外打工多年。2012年返乡后,利用自己学习掌握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在本社区租赁45亩土地,成立了山阳县金山食用菌合作社,大力开展食用菌种植。经过与信用社对接,信用社及时为其发放10万元创业贷款和5万元的富秦家乐卡,周转使用贷款限额。经过科学经营管理,当年实现利润20万元,并吸纳了当地50多名剩余劳动力。该社已列入山阳县2014年至2016年农业园区建设三年规划,成为县辖4个食用菌产业园区的示范园区。
曾经在外打拼多年的成传德,也是在外挣得自有资金和学到种植技术后,瞄准中药材种植的广阔前景,决定返乡种植黄姜。一回到家乡,就开始种植黄姜。通过滚动发展,5年时间成为漫川当地家喻户晓、远近闻名的“黄姜大王”,他个人种植黄姜面积已扩大到800多亩。在他的带动下漫川关镇的黄姜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5万亩,每年向宝鸡、杨凌、咸阳、郧西等地的皂素生产企业供应鲜黄姜5000多吨,他所在的水码头村成为有名的黄姜专业村,村民都因生产黄姜发了家致了富。几年前因受市场影响,黄姜价格一度低迷,他和村民的收入受到极大损失。“如果建成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抵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在外打拼多年的成传德,养成了特别能够捕捉市场信息的眼光。决定办黄姜深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取得固定资产贷款后,就开始办厂各项事务。金融机构适时介入,在支持流动资金周转外,量身打造信贷产品,对黄姜种植户,采取订单加金融、单户信用贷款或联保信用贷款等予以支持。黄姜收获季节,向金川封幸公司发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在国家给予政策资金扶持技改和省环保局认定为“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定点示范企业后,县金融机构按政策资金的30%贷款进行配套支持。多年来,已累计向该企业发放贷款1.5亿元。
县人行党组书记、行长王建平对记者说:人行山阳县支行在人行商洛中支的领导下,以地方政府创建“全省首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为契机,坚持优化农民工回乡创业生态,拓展回乡农民工创业空间,打造“财政补一块、金融机构贷一块、农民工筹一块”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山阳模式”,吸引了大量人才资本、创业资金、营销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等回流乡土,创业带动就业和转移就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形成了一批特色创业街、创业小区、孵化基地和示范村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业县区注入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我是统一战线一个兵” ——记第四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副调研员刘五鹏
本报记者杜朋举万君在省委统战部的各类活动现场,总能看见一个忙前忙后拍照片、做笔记、收集材料的身影,他就是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干部刘五鹏。从部队转业到省委统战部工作,刘五鹏在八年实践中,完成了从...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