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长乐塬
刘鉴
冬日里的一个周末,我终于登上了长乐塬!
一路上,往事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从眼前闪过。
六十年前,我还是临潼渭河北岸一个村子的少年,村上老乡就曾绘声绘色地说起宝鸡,说起十二厂半塬上美丽的长乐塬,说起闻所未闻的工厂生活。他们的述说对于一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穷乡僻壤的农村少年来说,无异于天堂瑶池,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四十六年前,我毕业分配到宝鸡工作,又常常听周围的人说起陕棉十二厂,说起长乐塬。工厂的老师傅们告诉我,十二厂的前身就是民族资本家荣氏集团抗日战争时在宝鸡创立的申新纱厂。荣氏旗下的申新纺织、福新面粉被誉为中国的“棉纱大王”、“面粉大王”。
那时,我对长乐塬虽心向往之,却总也没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去看看。只是每次乘火车经过宝鸡十里铺时,趴在车窗向外看看。火车一晃就过去了,其实什么也没看清。
去年八月,老朋友冯驱见到我,并送给我一本他的著作《西迁!西迁!》。我看了三天,入迷到常常因忘记了吃饭而受到老伴的责备!冯驱是申新职员的子弟,从小就在长乐塬长大,他对那片热土怀着深深的感情,也对先辈的创业精神怀着深深地崇敬。他总感觉自己对历史和先辈有一份责任,二十余载,他苦心孤诣,用心血著就这部三十多万言的史料作品,为我们再现了民族工业家在国难当头之时艰苦创业的真实历史画面。
从书中我才了解到,1932年淞沪会战后,上海数百家企业从战火中艰难地搬迁到武汉。1938年6月,日寇占领安庆、九江,在汉口申新街上办得风生水起的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分两路,一路沿江向西搬迁到重庆,一路向西北搬迁到宝鸡。途中1400千瓦的发电机组因敌机轰炸船破至今沉入江底,上万锭纱机被日寇抢走……其中艰难心酸,一言难尽!
那时候十里铺地区还是一片荒原。宝鸡也没有电厂,为了让机器转起来,他们租用废旧火车头发电,后来又建立了发电厂;为了前方战士吃饱肚子,也为了上千员工吃饭,福新面粉厂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始生产了;为了维修、制造机器,他们又建立了申新铁工厂;为了军民学习需要,他们创办了宏文造纸厂。连同从山西、上海西迁来的火柴厂、制锁厂以及外国友人创办的工合企业,十里铺地区成为驰名全国的十里铺秦宝工业区。为了防备日本飞机轰炸,申新纱厂在长乐塬下面的塬脚挖了三万多平米的窑洞,把一万多纱锭的设备全部搬进窑洞坚持生产,支持前线,创造了抗战期间的奇迹!
我受冯驱委托,把他的书送给老市长李均,并向他谈了自己的感受。年过八旬的老人家说“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陕西在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工业文化遗存,有许多值得保护。如陕棉十二厂内还保存有20几孔窑洞车间……”
为了弄清申福新抗战工业文化遗产的现状,也为了了却我从少年时对长乐塬好奇的心愿,我终于登上了长乐塬。
其实并不远。乘出租车沿斗中路向北,过铁路桥向右拐,蜿蜒的小路穿过一片工厂,一直通向长乐塬。小车爬上坡,一片上百亩地的平台展现在眼前。好一块风水宝地!坐北朝南,背靠蟠龙高原,南面巍巍秦岭,下临滔滔渭水,头顶蓝天白云,俯瞰历史文化名城宝鸡,一座座摩天大楼竹笋般林立脚下。冯驱告诉我,长乐塬原本叫陈仓峪。申新纱厂老总李国伟当年买下这片地方作为企业的福利区,把学校、职员和员工宿舍建在这里,因其风景秀丽,可以高瞻远瞩,也希望这里成为职工的乐园,所以取名长乐塬。
我们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路首先来到长乐塬东北部的原陕棉十二厂子弟学校。只见校门紧锁,好像荒芜很久了。路南边是一个大院子。靠路边的是一排别墅式房子,是当年公司高管的宿舍,从荒芜的情况看,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继续前行,一座高大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一角的屋脊已经明显塌陷,大门被砖封死,但依旧能看出昔日辉煌的遗迹。冯驱告诉我,这就是当年为接待申福新大老板荣德生所建的乐农别墅。那时,这是宝鸡首屈一指的建筑,中外友人到秦宝工业区参观都在这里下榻,解放宝鸡时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就设在这里,贺龙率部进军四川途经宝鸡,也曾在这里小住。然而这座承载过无数荣光的建筑现在似乎既无人居住,也无人管理,听凭风吹雨打。只有周围高大的树木好像在冬日的阳光中回忆往事。
从乐农别墅南侧向东走,是别墅群的前院,一人多高的荒草中露出些断垣残壁。出了院子,就到了长乐塬南部的边沿,一条被荒草覆盖的青砖路斜着通向下边的厂区,右侧是陕棉十二厂锯齿形的厂房,左侧就是隐蔽在塬脚下的窑洞工场。隔着陇海铁路,前方就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宝鸡。塬上塬下形成强烈的反差,上下差距如同天壤!
走下斜坡,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小楼出现在眼前。这就是72年前的申新纱厂办公楼。虽然年过古稀,历尽沧桑,仍风采依然,还在为大荣纺织厂服务。离开办公楼向东数十步,就是原宝鸡粮油机械厂,走进大门,迎面右侧就是曾经蜚声海内外的窑洞工场!窑洞上面就是长乐塬。窑洞共24孔,一字摆开有三里多长,隐蔽得非常好。1941年5月22日,8架日本轰炸机在申新纺织厂投弹41枚,炸毁织布机70多台,但窑洞工场却依然故我,毫发无损!直至今日,74年过去了,这些窑洞有的地方虽然上部渗水,但整体完好。一些窑洞被租赁搞加工制造,洞中摆着机械加工的车床、刨床和焊机。工人们正在洞中忙碌着。
今天,我站在长乐塬,站在这些窑洞工场前,面对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一种震撼、一种敬畏油然而生。融化在历史文化之中,感受历史的脉动,我深刻地体会到在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我们的先辈的智慧、从容和坚强不屈。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有责任把这些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起来,哪怕是保护其中的一部分,也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一点可以观瞻的遗产。现代化毕竟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延续的,割断历史,现代化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还能飞得远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争远记者程靖峰)在2月15日召开的全省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提出,今年要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持续加大司法巡查力度,加强对法官干警监督...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