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茫然到归属 农二代有了精神家园
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农二代提供学习、放松的场所。
自编自演,彩色周末吸引了无数农民工。
想家的滋味,只有想家的人知道。远离家乡,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告别亲人,他们是想家的漂泊族。从物质到精神的追求,他们的向往比父辈更丰富。目前,咸阳市成立的全省首个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使农二代已经有了精神归宿。
本报记者 赵常丽
相逢相知 心不再孤独漂泊
12月16日下午,记者在渭滨办留印村欧海制衣企业内的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看到,农民工三五成群,有的打篮球,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散步下棋,阵阵笑声在占地50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广场不时飘荡。
在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室内娱乐中心,时尚的木地板和高档的音响、投影仪,吸引着一群年轻的农二代在此载歌载舞。美轮美奂的灯光,驱走了他们平时的拘谨羞涩,大家落落大方展示各自的才艺。唱着、跳着,尽情释放工作的压力;说着、聊着,心与心慢慢靠近。
24岁的杨倩来自江苏,现在欧海制衣当缝纫工。她说,以前下班后同事几乎都在宿舍睡大觉,实在无聊就去网吧或打麻将。想看一场电影或买几本书看看,就觉得很奢侈很遥远,尤其在周末想家的时候也只有一个人偷偷流泪。现在,除了和大家一起娱乐,还可以看到科技、美容、养生和文史、名著等各类书籍,这是以前渴望却不敢想的事。她说,通过活动中心她已经和几个老乡约好过年一起回家。
两年前离开宝鸡,到咸阳市打工的农二代槐亚蕾告诉记者:“文化中心成立还不到两个月,我们中已经有好几对素不相识的打工者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前大家各忙各的,就像干活机器,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现在感觉处处都有关爱温暖,心不再那么迷茫漂泊。不但有了精神归属,想家的时候还能上网视频聊天。”
彩色周末 打造草根沙龙文化
留印村,是上世纪90年代率先富裕起来的明星村。全村100多家企业吸引了四川、安徽等外来务工者5万多人,如今年龄在四五十岁的老一代农民工大都返乡,代替他们的年轻“农二代”与父辈相比,希望自己更时尚更张扬,更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他们自强中有些自卑,美梦中有些失落,追求中有些茫然……一首众所周知的《春天里》浓缩着所有农民工的心声。
如何让这些漂泊的心融入城市,让他们在下班后周末里享受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秦都区相关部门经过大半年的调研了解,在欧海制衣公司领导的关爱下,全省首个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于10月28日终于在留印村揭牌成立了。成立至今,不但是辖区农民工文化娱乐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周边一大批农民工去活动。
秦都区文体事业局局长吴晓秦告诉记者:成立当天,最害怕冷场,所以区上准备的文艺节目想助兴活跃气氛,谁知农民工参与的热情和表演的生动,让区上准备的节目不得不退场。现场领导更是喜出望外,这充分说明他们对文化娱乐的渴望已经很久很久了。
如今,活动中心的才艺展示厅、电子阅览室、读报长廊里经常挤满了农民工,“草根沙龙”、“手牵手俱乐部”和“职工之家”等等文化娱乐活动正点燃着农二代的梦想。每到周末他们自发组织、自编自演节目到活动中心一起相聚娱乐,聊聊家常、谈谈工作,就像回到了童年一样开心无忧。还有许多渴望知识的农民工,在阅览室里静静读书充电,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和满足。
从以前被遗忘的弱势群体,到现在方方面面的人文关怀,无不体现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尊重。秦都区建立的全省首家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将以点带面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更加自信地融入城市,在各行各业骄傲地展示自己的风采,为城市化建设再献热血。(D)(6)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高峰)2月17日,记者从市文物旅游局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已确定文物旅游预申报项目共135个,续建项目82个,招商引资项目11个,投资额将超过20亿元,并通过政策引导...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