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抗旱忙
(上接A1版)“1月26日和31日,我们紧急下发两个抗旱灌溉通知,对城乡生活用水和抗旱灌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月5日,紧急启动咸阳市防抗干旱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对抗旱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市水利局局长杨宏章手里拿着每天灌溉进度表,“随时要给省上有关部门和市上领导汇报!”
“我只过了个初一,就开始检查水泵、渠道、闸门,张罗着联系水管站放水浇田了。”刘忠民非常认真。“你看这个地方,早上斗渠垮了一个缺口,水哗哗地往外流,赶紧得堵上,春水贵如油!”
把干渠的水引到支渠,再把支渠的水引到斗渠,再分流到各家各户的田间地头,这些看起来“水到渠成”的事,可没让刘忠民少操心。
春节期间,咸阳市迅速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投入抗旱工作。市水利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没过年,组成3个工作组,深入渭城、三原、泾阳、武功等南部县区巡回督促检查,及时解决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县水利部门集中精力,迅速行动,采取包乡镇、包村组、包灌区等方法,深入一线开展抗旱灌溉工作。
“比起往年,今年春灌要好些。这些‘毛细血管网\’能让水直接流进麦田。”泾惠渠管理局局长刘晓明介绍道,“节水灌溉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咸阳市在部分县市区实施小水项目中,新修末级渠道,也就是“毛细血管网”,今年发挥了作用。
咸阳市大部分灌溉设施都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修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原来送水到田间的土渠几乎荡然无存,水从斗渠过,却流不到田间,被群众戏称为“水中旱田”。“十一五”时期,咸阳市对绝大部分渠道筹资重修,基本解决了“水中旱田”问题。负责泾惠渠灌区的刘晓明说,现在浇地快了,水价也下来了,群众很满意。
“水能直接流进麦田,省时、省力、省水、省钱,”刘忠民乐呵呵地说,“以前浇一亩地要4个小时,七八十块钱,现在两个小时、三十来元就足够了,群众抢着浇。”
针对不断发展的旱情形势,咸阳市及时制定人工影响天气方案,积极利用气象条件进行人工增雨、增雪。去年12月24日、今年2月9日,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及时组织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实施大规模抗旱增雪作业,对缓解当前旱情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副市长严维佳考虑更多的是科学抗旱。
“形势依然严峻,气象部门最新会商,2月咸阳降水与往年同期相比偏少2-5成,气温偏高,发生冬春连旱的概率较大,部分地区旱情将进一步发展!”严维佳对全市抗旱有清醒认识,“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春灌准备!”
“宝鸡峡4座水库已储水8000万方,泾惠渠水库储水900万方,加上其他小水库,目前已储水1.2亿方。同时,计划再调张家山水库1000——1500万方,在产粮区新打机井30口,全部配套暗管,实行节水灌溉,抗旱保苗争丰收!”咸阳市开始部署下一步工作。
眼下,在咸阳大地上,一批批灌区的抗旱应急服务小分队和抗旱专家、农技专家陆续开赴旱区,深入田间地头,搭设临时提水设施,维修机泵,指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今年夏粮安全。 (B)③
新闻推荐
麦苗发黄枯萎本报讯(记者冯旋实习记者郑苗裔)“这是怎么回事,才浇的麦地,苗怎么会干枯‘死亡\’”。4月2日,秦都区马庄街道办事处蒋相村村民反映,他们村出现“怪事”,160多亩麦苗,春灌后却未见返青迹象,反...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