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薪传张元际

咸阳日报 2021-03-31 08:25 大字

任耀博

张元际是近代陕西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有“眉县张(横渠)、兴平张(元际),东西辉映”之赞誉。

张元际(1851—1931年),字晓山,号仁斋,贡生,国子监学正,清末西安府兴平县庄头乡庄头村人。

他自幼跟随父亲“习孝爱之礼”,后到长安关中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跟随柏子俊、史梦轩、刘古愚、贺瑞麟等学习。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元际学有所成后,返回故里,讲学授课,教书育人。他“以仁爱为怀,心忧家国”,曾自撰对联以明志向:忧家忧国忧天下,思亲思乡思故人。

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元际创办爱日堂(宏仁书院)收徒讲学。来此求学问道受业者,分布广泛,有省内关中诸县,也有关外南北多省区学子。张元际不但主讲学堂,也经常赴关中各地书院讲学,还曾主讲三原正谊书院,“远近至者,室不能容”,誉满关中。清末,陕西巡抚端方以“经明行修”奏请,赐国子监学正衔。

张元际大力兴建学堂,弘扬关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自筹资金在桑镇杨双山祠创办“明经学堂”。此外,还在南乡草堂寺庙创立“传经学堂”,在县城设立“正经堂”,玉清观设立“通经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担任县劝学总董,“劝立设立初等小学百八十处,皆有基金”,又协同乡绅“在县设立学堂经费处,储各村学堂基金”“兴平教育之基础,自此以立”。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并参与学社,有槐里社、关洛学社等,参加者皆是当时儒林名士、知名学者。据记载,与其游学问道,切磋学术者,有陕西牛梦周、张元勋等,河南白寿庭,山东孙仲玉,浙江夏云峰,青岛张范卿,朝鲜李习斋,“皆一时理学名士。”每年定期组织会讲,轮流讲学,探讨学术。

除了教育和学术事业,张元际还扶危济困,大力从事赈灾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他自筹资金设立“同仁堂”,主要是“对资助办学的,令少助钱物,以济寒微”。又设“周济会”,出钱“逢年关,以利息购粮,散济贫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关中发生灾荒,张元际协同知县杨宜瀚筹款赈灾,救活许多灾民,后用余款设立“义生善堂”,为捐款士绅设立生祠,“以励来者”。清末民初,兴平多任知县均曾求教于张元际,在他的帮助下,兴办学堂、建双山祠、修筑城垣、筹款赈灾、设立善堂。

张元际学养深厚,德高望重,享誉关中。1912年初,陕西革命军与前清陕甘总督升允率领的甘军相持于乾县、礼泉一带,为避免生灵涂炭,革命军方面派出了张元际、张元勋昆仲和牛兆濂作议和代表,他们最终说服升允撤兵停战。

杨虎城主政陕西期间,曾邀请张元际到省襄助,被他婉拒。1931年初,张元际去世。时任陕西省主席的杨虎城赠挽联,上联“先生近师中阿,远绍洛闽,况更寿登大耋,福乐康宁,自当期颐百年,为彼士林作坊表”,下联“鄙人忝权陕政,幸莅梓乡,方思问道响风,泽躬化雨,胡竟不遗一老,使我关辅失儒宗。”同时,还赠有“关学薪传”匾额。宋伯鲁、牛兆濂、杜斌丞、徐怀璋、冯光裕等各界知名人士都赠挽联,对张元际的去世表示哀悼。

张元际博学多识,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有《孔子辑要》二卷、《四尝录》一卷、《谒庙侍行记》二卷、《易以反身录》二卷、《四行记》四卷、《道统百篇》一卷、《关学续编》三卷,还有《爱日堂前集》十卷等。

著述以外,张元际还私修和参编地方志多种。据县志记载,张元际还私修光绪年间《兴平县志》十卷和编纂《兴平县乡土志》六卷,以及参编《重修兴平县志》八卷等。其中《兴平县乡土志》成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共六卷十八门十七目,约十四万字。该志史料择选谨慎,考订严密,还有实地考察和访谈,是研究兴平社会经济的重要资料和研究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重要参考文献。(B)(13)

新闻推荐

眉县红崖河专业合作社 “现代农业”汇聚发展力量

宝鸡市眉县太白山景区的西北方向两公里左右处,有一个眉县红崖河农业专业合作社,他的法人是当地“原眉县三军现代农业总...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