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科技群英传 古稀老人的果农致富梦

陕西科技报 2019-12-03 09:26 大字

1939年出生的张志诚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杂果专家、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一直在辛勤的为“三农”服务,他被聘为陕西省科协农村科学技术培训讲师团专家,陕西省妇联双学双比科普队、陕西省经济学会服务三农委员会成员、陕西老促会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杨凌星火培训咨询专家、杨凌示范区科技特派员,并担任陕西名特果品开发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果树协会、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栏目、陕西农林卫视、杨凌电视台(阳光大地)栏目等单位的果树技术顾问。

张志诚长期从事林业和果树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树木引种驯化(用材林、经济林)、木本油科(水冬瓜、油树、油橄榄)、小杂果(山楂、杏、樱桃、李、木瓜、桃等)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50余篇,编著《现代中国果树》《李子栽培》《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经济林优质栽培新技术》《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已出版发行,编写《大樱桃科学栽培技术》和《李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科普材料,印刷2.2万册,免费发给果农,指导农民搞好果树管理,20多年来先后从外地引进杂果优良品种30多个,在陕西省推广种植,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田间课堂”上,张志诚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讲解,亲身示范、手把手地教;果农们积极踊跃地提问题,专家事无巨细地讲解,实实在在为果农们解决种植管理难题。教农民剪枝,只教大家认识两种枝,一种是“结果枝”,一种是“不结果枝”,半个小时讲完。乡亲们高兴地说:“原来这么简单!”

“把技术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农民掌握,让他们实实在在受益增收。”张志诚说。

他每年下农村都在百天以上,足迹踏遍三秦大地和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区)果区,对当地果业进行考察研究,对果农讲课,传授技术、现场指导,他的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深受果农喜爱。每年在家接待来访和电话咨询近千人次,他乐于助人,从不厌烦。

他每年在杨凌农高会和苗交会期间为果农进行技术咨询、鉴定或讲课,曾多次参加陕西广播电台农村广播讲座节目活动,为果农讲解果园管理技术。配合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栏目)、七套(农业技术栏目)、西安市电视台(新闻栏目)、杨凌电视台(阳光大地栏目),普及宣传科学技术创业致富经验及典型。他先后在杨凌、兴平、大荔、周至、户县、眉县、礼泉、铜川、合阳、长安、扶风、蒲城、宝鸡、城固、南郑、安康、镇坪、白河、商洛、延安、延川、子洲、榆林、神木等地受邀讲课,培训20000多人次,录相30余次,总结果树增产增收的经验、教训;适时讲授解决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他受邀给户县李杏研究所、眉县金果公司、杨凌秦鲁果业公司、周至九峰金果家庭农场等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使这些单位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年迈的老专家,退休多年却不忘发挥余热,用勤劳和汗水,用行动和智慧积极圆他的“果农致富梦”。

近年来,他多次荣获陕西省老干局、省老科协、省老促会、杨凌示范区和省杂果协会等组织的表彰奖励。群众自觉自愿为他歌功颂德,送牌匾到家。他从不懈怠,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点拨指导,帮助大批年轻技术干部提高自身本领,帮助广大果农发家致富。他认真负责、不计得失的服务精神和事迹,感动着我们和广大果农朋友。

(本报记者 彭军 鱼莹)

新闻推荐

“我们能行!”

孙珂在托管班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华商报记者强军摄乐观积极的何沛华商报记者强军摄刘博用脚操作电脑华商报记者强军摄陈党会...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