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创业带就业

潍坊日报 2019-11-15 09:18 大字

□本报记者于卿

1987年出生的于树涛是坊子区坊安街道侯家庄村人,他是一名伤残军人。退伍后,于树涛在2017年11月创办了占地400亩的天紫星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种植猕猴桃、大葱、大姜等果蔬,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还展示了一名退伍军人的自身价值和良好形象。

于树涛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农场上。刚开始时,缺技术、少销路、信息不灵通、自然灾害,曾一度让他陷入迷茫。但困难并没有将于树涛压倒。不懂得猕猴桃种植技术,他就到外地拜师学习,仅去年就到具有20多年猕猴桃种植历史的陕西眉县住了1个多月,向人家学习,并聘请了1名技术员,专门负责农场的技术指导。去年的一场洪灾,也让于树涛损失不小。由于连续下雨,地里积水排不出去,于树涛种的几十亩大葱被淹死。于树涛慢慢地在摸索中寻找经验,加上政府相关部门对家庭农场的帮扶政策和技术指导,农场慢慢步入正轨。

据于树涛介绍,如今,160多亩猕猴桃,已经覆盖翠香、徐香、软枣、黄心4个优良品种。特别是软枣型猕猴桃,营养价值高,价位也高,每斤可以卖到四五十元,最贵的卖到120元一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树涛首批栽种的40亩猕猴桃,收益近30万元。整个农场,2020年即可全部达效,届时每年纯收入将达到400多万元。

随着天紫星家庭农场渐渐步入正轨,于树涛想方设法扩大农场农产品的销售,除了散客或批发商到农场现场收购外,他还考虑推行自由采摘、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网络直销。他先后在淘宝、京东商城等网站申请农村淘宝和京东农村服务站,希望能将猕猴桃等走上网络平台,成为一名农村电商合伙人,帮助乡亲们一起“拥抱”互联网。

在于树涛的带动下,周边村已经有12户贫困户在农场上班。于树涛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也不忘依托“和沐”平台更好地为贫困户服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想的最多的就是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于树涛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战友商怀浩致富没门路,于树涛就将自己农场里的16亩土地转让给他,手把手教他种植猕猴桃,以便商怀浩掌握了技术、种植成功了,再扩大规模,自己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

“农场里干活,每天都有一百元的工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在农场里干活的村民们,丝毫不吝啬对于树涛的夸奖:“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给大家创造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还带动很多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

退役不退志,永葆军人本色,于树涛在部队是个好班长,在村里同样是个好“班长”。他谨记部队的优良作风,协助村干部把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来,使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建设家乡大潮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闻推荐

“无抗”养鸡周建儒 养殖研发两不误两不误 访杨凌尧舜养殖家庭农场经理周建儒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李梁愿2002年,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二组村民周建儒因为家里孩子多,老人年龄大,被列为扶...

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