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强晓林:带领村民重振苹果产业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党淑妮 杜哲 王朝阳 实习记者 李煜强
在宝鸡市陈仓区县功镇吴家庄村,今年52岁的村书记强晓林是村里的大红人。了解强晓林的人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他把村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想着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他在村里乃至周边都赢得了好的口碑。
8月6日,农业科技报陕西千亿级苹果产业全媒体采访团来到县功镇吴家庄村,见到强晓林时,他正在办公室里翻阅电脑里的苹果资料,面对采访团,强晓林欣喜地说:“为村民办事是当村干部的基本职责,既然做了吴家庄村的村支书,就要心里装着村民,干啥事都得为村民着想。”
找准定位 重振苹果产业
2011年,刚刚担任吴家庄村村主任的强晓林,不乏年轻干部身上那股“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办事风格,他先后帮助村民接通自来水,改善了以往吃水难,水质差的面貌,又带领村民全力推进村子环境卫生整治,先前那个脏乱差的吴家庄村早已荡然无存,村民住的是一个村美、人和的美丽村。然而,让强晓林揪心的是,村子环境变好了,村民的口袋鼓不起来,眼看着村里老果园逐步退化,村里年轻人一个个往外跑的现状,他决心带领村民对果园进行改造,让村子苹果产业重新“振作”。“当初看着村里穷,120个娃娶不上媳妇,所以想带领村民栽苹果改变贫穷面貌。”强晓林坦然地说。
2014年,强晓林在村里每家每户选择一人,拉了5车村民,开始在周边县市“取经”,眉县、千阳、凤翔等,哪里的产业做的好,就往哪里跑,猕猴桃、苹果、葡萄……,看着人家的产业发展的特别好,村民的心也开始翻腾起来,到底发展猕猴桃还是苹果,村民陷入了两难,强晓林最终与村民一商量,觉得村里有传统的苹果栽植基础,发展苹果产业比较适合村情,于是村子发展苹果产业就被敲定。
在村民决定发展苹果产业前,吴家庄村民在苹果栽植上疏于管理,苹果年年卖不上价钱,很多果农早已丢弃果园,进城务工去了,村经济底子薄,村里年收入不足一万元。然而,栽植苹果需要的是资金,需要的是果树苗子,眼前这个棘手的问题,尤如挡在强晓林面前的一座大山,能否让村子苹果产业走上复兴之路?强晓林心里也没了底,但他并没有气馁,他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为了购买果树苗木,他先后以村委会名义向邮政贷款30万元,向信用社贷款50多万元以及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等,筹下了百余万资金,然而这些资金还是不能满足初步的资金投入,为此,强晓林又以个人名义贷款40余万元,全部投入到了村子经济发展中。
“带领村民‘重振’苹果产业是我号召起来的,我必须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不办成就坚决不能罢休。”强晓林说。
攻坚克难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要想新建苹果园,购买树苗是最关键的一步,起初栽植树苗仅购买了6万株,还远远不够,第二次又购买了4万多株,总价值达到60多万元,然而,村子资金有限,不能及时支付高额苗木费用,强晓林便通过与一位苗木商商议,60余万元的苗木费用可以延缓支付,果园建设总算能顺利推进。“这位苗木商人特别好,他知道村子经济比较紧张,我多次找他,他也愿意先把苗木给我们。”强晓林说。
为了让村民共同致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农户利益最大化,强晓林带领村“两委会”多次考察,反复研究,确定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陈仓区司川河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土地入股,集中建园,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的管理模式,以现有建成区果园面积为基础,吸纳土地入股农户320户为社员,社员以入股土地面积进行分红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土地租金,同时,参与园区作业还可得到劳务报酬,建园农户实现了“土地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果农变股民”的“三变”飞跃。
提及对下一步发展的规划,强晓林说:“只有不断的发扬实干精神,迎难而上,才能促进果业持续增效,努力实现‘果业兴村,再铸辉煌’的梦想。”
现如今,吴家庄村有果园面积1500亩,其中,苹果1200亩,鲜杂果300亩。2015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18年认证有机苹果面积亩1200亩,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0元,村子经济也得到极大改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生来)7月30日,陕西首届家庭文化节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启动仪式在陕西广电大剧院举行。家是最小国,...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