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 加强保护,让孩子安全成长

陕西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2017年6月,被拐21年的西安市莲湖区女孩吴某终于和家人团聚。本报记者韩岩摄

  本报记者 韩岩 见习记者 李羽佳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这是专属于儿童的节日,孩子们都希冀在这一天得到礼物、参加有趣的活动。快乐是这一天里最大的主题。

  儿童的快乐不应只在这一天,他们的快乐应该贯穿于每一天。一个和睦的家庭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一位好的老师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一项好的制度会有效呵护孩子们茁壮成长。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儿童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但仍有部分儿童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更多的关怀。他们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下火热的儿童经济给家长和儿童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教育问题该如何解决?从即日起,本报刊出“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系列专题报道,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面包车的车身张贴失踪儿童照片、制作印有1350名失踪儿童的“寻子海报”、与西安地区其他失踪儿童的家长共同发起“寻子联盟”、在全国驾车巡游寻子……从2005年下半年到2015年元旦,9年多的时间里,西安的程先生和多名家长走过数万公里,足迹遍及北京、河南、山西、云南、福建等地。

  程先生说:“我们希望家长们都能够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人贩子得逞。只要再没有儿童丢失的悲剧发生,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程先生的女儿,曾在放学后失踪的小女孩程某终于在成都被找到。这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程某被拐卖案”成功告破,亲人含泪相聚,6名犯罪嫌疑人归案。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前夕,省公安厅“打拐办”民警杨杰提到这件事仍记忆犹新:“团聚时,他们全家人泣不成声。我们还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申请,将程某和其他被拐女孩纳入‘回家的希望\’项目,帮助她们回归校园。解救一名被拐儿童,也就拯救了孩子身后的数个家庭。”

  这只是近年来陕西省侦破拐卖儿童案件的一个缩影。2009年4月9日,公安部建立全世界首个打拐DNA数据库,通过基因比对让查找被拐卖儿童更快速、高效;2014年4月1日,陕西省开通全国公安机关首个打拐反拐公益性网站——三秦回家网,让寻人信息借助网络传播得更远;2015年11月刑法修正,“收买儿童入刑”,对于遏制拐卖案件的发生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系列严厉的打击手段让“天下无拐”正在慢慢成为现实。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年间,陕西省拐卖犯罪案件呈现“低发高破”态势,共立各类涉拐案件1226起、破案632起、撤销案件592起,解救被拐儿童数百人,摧毁涉拐犯罪团伙49个,打击处理涉拐犯罪人员284名,通过三秦回家网找回失踪儿童77人。

  正是因为有了从打拐到精确查找被拐儿童等多项保障措施,近年来,陕西省各地拐卖儿童发案数急剧下降,部分地市的发案数甚至为零。破积案成为打拐工作的重点,打拐工作不再纳入省公安厅行政绩效考核指标。2017年,全省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涉骗拐儿童案件共5起,全部于当年破获。

   严打整治破积案

  199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在紫阳县蒿坪镇电光村,两岁儿童詹某被人抱走。虽然经过公安机关多方努力,但寻人工作一直没有进展。2009年4月打拐DNA数据库建立后,紫阳县公安局及时采集了詹某的母亲向某的血样并录入数据库。2016年3月,省公安厅刑侦局通过DNA数据库获得一条疑似线索,三秦回家网工作人员据此多方搜集信息,终于在江苏找到疑似被拐的詹某。此人名叫李万元,已是21岁的大小伙儿。经采血和DNA鉴定,李万元确为1997年被抱走的儿童詹某。同年4月11日,当离家近20载的詹某回到紫阳县蒿坪镇电光村时,上百名村民在村口放着鞭炮、敲着锣鼓迎接他回家。

  DNA技术已经成为查找失踪人员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陕西省各级公安机关对排查中发现的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儿童和流浪乞讨儿童,以及丢失儿童的父母都进行了采血检验,并及时录入到打拐DNA数据库,方便开展查询比对工作。这一侦查手段的应用,极大增强了打拐工作的后劲,使许多疑难积案得以破获。

  杨杰解释说:“无论人的体貌特征如何变化,基因都不会发生改变。在寻人过程中,从报案、查找、侦查,到采血、检验、比对,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DNA实验室已全部联网,实现了信息共享。”截至今年3月31日,全省打拐DNA数据库共采集打拐DNA血样5695份,通过DNA血样复核比对后,确认了203名儿童的身份,通过DNA数据库盲比比中儿童41名。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拐卖儿童案件立案数较2013年下降了80%以上,“收买儿童入刑”对于遏制拐卖案件发生起到了很大作用。

   让失踪儿童找到回家路

  2014年4月30日,安康市汉滨区不满14岁的男孩付俊杰和张厚祥从学校离开后失踪,家长向公安机关报案,三秦回家网将信息及时发布在网页上。就在当年端午节前,志愿者看到网络信息,给网站工作人员反馈了疑似失踪孩子的线索,网站工作人员将线索告知汉滨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立即同时开展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民警最终在北京将两名男孩找到并安全接回。

  杨杰介绍说:“在找回这两名孩子的过程中,志愿者和联络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秦回家网成立之初,我们与宝贝回家网开展合作,分享失踪人员信息线索、协调立案采血工作、发动志愿者开展线索核查、举行座谈会交流打拐经验,共同努力查找失踪人员。正因如此,三秦回家网的信息网络得以覆盖全省。”

  两名男孩的找回是三秦回家网正式开通以来,首次借助网站信息找回的失踪儿童,这让三秦回家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2015年5月,河南籍女孩张娟给网站打来电话,称自己是小时候被拐到河南的,并提供了一些模糊线索。网站工作人员分析认为张娟应该是宝鸡人,就将线索提供给宝鸡市公安局。宝鸡市公安机关通过信息查询和DNA检验,最终在眉县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

  “网站接受网民涉拐线索举报,免费提供失踪人员查询服务,并将失踪人员的信息通过网络扩散,这有利于打拐行动的深入开展。”杨杰说。

  打拐行动的开展一方面靠公安机关的摸排和侦查,另一方面也需要权威部门的宣传引导,以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近年来,三秦回家网尝试在幼儿园中开设反拐知识小课堂,通过模拟拐骗情境,向孩子和家长教授防拐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长三包制”保儿童安全

  调查显示,90%的儿童被拐事件的发生,与家长监管缺失或家长监护不到位有关。这让从事打拐工作数十年的省公安厅刑侦局有组织犯罪侦查处处长杨满儒颇为心痛。他说:“公园、商场、快餐店等场所都是儿童被拐事件的高发地,仅靠公安机关打击惩处无法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只有家长严加看护,才能真正实现‘天下无拐\’。”

  杨满儒提醒家长,不要让儿童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不要将儿童单独留在家中、店铺或车内,不要把儿童交给陌生人看管或带走;无暇照顾儿童时,应把儿童交给可信赖的亲朋好友;不要让儿童独自、或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跟随其他儿童外出玩耍;带儿童外出时,要留意四周情况,注意是否有人、车跟随;不要带儿童到偏僻的地方;带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尽量靠里走;聘请保姆要通过正规的保姆中介机构,并保留好保姆的身份证复印件,不要让保姆单独带儿童外出;在医院,不要把新生儿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睡觉时要锁好房门;待儿童能说话后,要教会儿童背诵家庭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家庭成员的名字;教会儿童遇事打110电话求助;教会儿童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儿童失踪后的24小时内是寻找的“黄金时间”。所以,家长发现儿童失踪后,必须第一时间报警,不要误以为超过24小时警方才会立案。公安机关已实行“一长三包制”,即由县(区、市)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担任专案组组长,并对案件侦办、查找解救被拐卖人员、安抚被害人家庭等3项工作全程负责。案件不破,受害人没找回,专案组不得撤销,“一长三包”的责任不得免除。

新闻推荐

宝鸡召开学习宣传《梁家河》座谈会

5月26日上午,宝鸡市学习宣传《梁家河》座谈会在眉县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出席会议,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主...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