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眉县齐镇村贫困户郑高纪 科学种植猕猴桃日子越过越红火

宝鸡日报 2018-01-02 16:44 大字

本报讯日前,正是猕猴桃冬剪的时节,眉县齐镇村贫困户郑高纪拿着剪刀等工具在地里忙碌着。当记者问起种植情况时,他高兴地说:“我才知道,猕猴桃还能这么种,收入竟然能翻番。”

郑高纪口中的“这么种”,指的是科学种植、精耕细作。原来,郑高纪的母亲患有脑出血,家里还有个无劳动能力的弟弟,他只好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回家一边作务猕猴桃、一边照顾家人。他说,以前自己不懂技术,种猕猴桃只能“有样学样”:别人咋授粉,他就咋授粉;别人剪哪个枝,他就找一根差不多的剪掉……尽管有 3亩多猕猴桃,但每亩收入仅 5000多元,再除去种地的成本、母亲看病的花销和家里日常开销,一年下来相当于“白干了”。他在心里常常嘀咕:别人家的猕猴桃是“金蛋蛋”,自己的咋就不值钱了?

“你这么剪枝不行,产量要下降一半以上。”齐镇村第一书记王宗让,是眉县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2017年,他帮助郑高纪找到了“症结”所在,并手把手教郑高纪科学种植猕猴桃的方法。从优选品种、规范建园、配方施肥、充分授粉、合理负载,到果园生草、绿色防控、适时采收、生态循环等等,郑高纪感觉自己重新当了一回学生。 2017年秋季,郑高纪家的猕猴桃迎来大丰收,总收入达到 4万多元。

齐镇村像郑高纪一样靠着科学种植猕猴桃,收入实现翻番的贫困户不在少数。据村支书沈笃林介绍,齐镇村猕猴桃种植面积 4780亩,占到了全村耕地面积的 94%。 2017年,村上为 32户贫困户争取到产业扶贫贷款 90.5万元,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同时,驻村帮扶的技术人员深入果园为广大果农“指点迷津”,举办相关产业培训会 16场次,培训果农 4000多人次。村上还建了 4个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作为样板带动全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产业收入。

尝到甜头的郑高纪充满了干劲。“我又承包了 1亩半猕猴桃,还新栽了不到半亩的幼苗。”郑高纪告诉记者,他要把猕猴桃发展成致富产业,相信在党和政府、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张帆

新闻推荐

陕西眉县处理“豪华村委会” :限期还清欠款 将全面整改

新华社西安12月24日电记者23日从陕西眉县纪委获悉,眉县纪委就汤峪镇羊仓堡村“豪华办公楼”通报了处理意见,责成镇村采取多种方式力争三年内还清拖欠施工方60万元,责成管理部门对全县村级“阵地”举...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