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叩访张载祠□刘省平

陕西工人报 2017-07-17 10:10 大字

叩访大儒张载,心中总是怀着敬畏。

张载祠位于横渠镇古城村东边,正好在西宝南线途径的横渠镇街道上。我们一到张载祠,就被大门两旁白灰刷底的壁画给吸引住了。这是一组连环画形式的壁画,展现了张载先生的生平事迹,线条流畅、笔墨简洁、色彩清丽,尤其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站在大门外,我抬头仰望,只见一座青砖砌就的仿古门楼上悬着一张黑漆匾额,上书三个鎏金大字:“张载祠”。大门两侧是青砖墙,挂了一个木制的黑漆金字对联:“三代可期井田夙报经时略,二铭如揭俎豆能往阐道功。”对联旁边的空壁上,右边挂着两条竖匾,一个是“横渠书院”,另一个是“眉县张载祠文物管理所”;左边也有两个竖匾,一个写着“眉县张载纪念馆”,另一个写着“眉县张载思想研究会”。

跨过一道门槛,立即是步入了另一番天地。院子里基本都是古式建筑,道路两旁古木森森,营造出一个安静清幽的环境。

张载祠座北向南,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依次排列,附属建筑均以轴线为中心对称排列。据湖北荆门南张氏所存“张氏族谱”载,该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先生少年时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设馆讲学于此;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才在横渠书院的遗址上修建了张载祠,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形成“前书院后祠堂”式格局。清乾隆十九年、光绪十年等重修。

沿着青石铺就的道路,向前大概走了50米,看到路边有一棵高大的古柏,树身上挂了一个木牌,上书:“张载手植柏”。这棵古柏,树干造型奇特,中间分成两支主干,若二龙交缠,两人不能合抱;枝叶繁茂,郁郁葱葱,荫翳了直径约六七米的地面,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中华名树”。

向前再走,一座雄伟庄严的大殿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张载祠堂。这是院子的主体建筑,是后人为了纪念张载先生而建的。进入祠堂大殿,正中有一个神龛,里面供奉着一座高大的张载先生彩塑坐像,两侧还各站一男一女两个小侍童。神龛两侧各有一根黑漆柱子,上面刻着一幅对联:“一代口碑留蜀道,千秋血食在秦中。”几位零散游客在张载先生坐像前跪拜。等别人跪拜完毕,我也跪在蒲团上向张载先生三叩九拜,并给功德箱捐了钱。之后,我从东往西在大殿内转了一圈,仔细观赏了墙上的重彩工笔壁画。画面展现的是张载先生的生平故事,如:求学悟道、奉母教弟、习练兵法、辞官归里等。据墙角的落款文字显示,这组壁画是我们扶风县民间艺人所制,色彩鲜艳明丽、线条细腻流畅、形象生动饱满。

出了祠堂,向东而去,横穿一条南北走道,便是一条U型的纪念碑石长廊。长廊共三面,有数十座后人纪念张载的碑刻,上面是一些古今文化名流、政客题写的诗文对联。

张载是北宋最有影响的五位儒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之一,以后的朱熹集其大成,其“理学”成为中国学术史上比汉学、玄学和佛学更加昭帜的“正统”。张载死后,还一度配享孔庙。其实这些都是身后的荣耀,张载的一生,虽然不能用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来形容,但也经常处于密飨不继的窘况。张载在陕西眉县横渠乡间讲学,其规模与南方的岳麓、东林没法比,但他的影响则远远超越了地域局限。他曾在《西铭》一文中提出“民胞物与”学说,使程颖大为叹服,说:“《西铭》明理而分殊,扩前圣所未发”,“自孟子后未见此书”。后来,关中地区受张载影响者像刘古愚、于右任、张季鸾,都有一个特点:对人生社会持进取态度,处阪荡之世则谈兵论剑,由改良而趋于革命……

张载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其创立的关学思想,气势恢宏、博大精深,尤其是“太虚即气”的唯物史观,“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大心体物”的宽阔气度,“精思力践”的求实作风,“为政足民”的政治情怀,“躬行礼教”的传统美德及“学贵有恒”的教学原则等,对中国乃至世界近千年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今,读过张载先生煌煌大著的人为数不多,但世人尽知他的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经世致用的实际精神,振衰起颓的文化责任,乐观清正的社会理想等等,都在这句话里面。

新闻推荐

眉县汤峪派出所创新“旅游警务”模式——警务+服务游客贴得近

本报讯7月8日下午,在眉县太白山景区门前,4名巡逻民警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此巡逻,确保广场的秩序(见下图)。今年以来,眉县公安局汤峪派出所立足太白山旅游开发区警务室,通过“警务+”,创新“旅游警务”模式,不...

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