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牌是怎样铸就的?—— 探秘宝鸡水上训练基地的故事

宝鸡日报 2017-11-14 21:42 大字

本报记者卢志平

立冬过后的王家崖水库,水温直降至十三四摄氏度,附近村民早已裹上厚厚冬装,可水面上 50多名运动员却穿着薄薄的训练服劈波斩浪,挥汗鏖战,双桨溅起的水花、背上的汗水浸湿了衣服。

近年来,宝鸡水上运动项目成绩斐然:向上级输送的运动员多人夺得世界、亚运会和全国比赛的冠亚军,为宝鸡争了光。 11月 10日,记者走进地处高新区千河镇王家崖水库的宝鸡水上训练基地,采访了运动员鲜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一:第一次从划艇上下水,她是被推下去的

宝鸡水上训练基地是宝鸡市一个封闭式的集训地,对于普通市民包括千河镇附近的村民来说,这里十分神秘。在这个训练基地,运动员学习、训练、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汗水去圆心中的金牌梦。

胡亚茹是市体校中专 2班的学生,今年 16岁,爱说爱笑乐观开朗的她,第一个打开了话匣子,给记者讲了她久藏心中的秘密。“告诉你,我第一次从划艇上下水,还是被同学推下去的,不过穿着救生衣……” 2015年 5月,胡亚茹走进市体校,学习划艇专业知识。刚开始,她也像同龄女孩一样胆小、怕水,从学游泳开始,慢慢掌握了基本技能,这才硬着头皮上了划艇。虽然身穿救生衣,艇前艇后是教练、同学,可她还是不敢划,一个调皮的同学轻轻推了她一下,她身子一斜掉下划艇,一连喝了好几口水,不过,她还是游上了岸。也就是那次落水,让她胆子大了、勇气足了,也真正爱上了划艇运动,用她的话说:“我现在已经把学业当成了事业,把夺金牌的梦想埋在了心底。”

故事二:第一次流泪后,他刻苦训练终获金牌

杨光是个帅气的男孩子,说话、走路的样子跟他的名字一样洒脱阳光。缘于身体的先天优势和后天的拼搏努力,现在杨光已经在全省各类划艇比赛中崭露头角。在 2014年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赛的前几天,杨光在一次训练中左胳膊骨折。训练了那么久,流了那么多汗,吃了那么多苦,眼看要上场比赛了,可自己只能在台下当观众,他心里十分难受。比赛的第一天,杨光看着同学们在场上的英姿,他第一次流泪了。可性格要强的他偷偷擦去泪水,发誓一定要夺取奖牌。身体康复后,杨光回到了训练基地,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加班加点刻苦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6年,杨光在陕西省青少年划艇比赛中夺得 200米第一名;今年,他又勇夺双人艇 1000米第一名。杨光说:“我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别人能夺金牌,我坚信自己也一定行!”杨光说到做到了。

故事三:第一次夺冠,她感到十分自豪

容丹丹是一名来自陇县山村的女运动员,虽说只有 18岁,也不善言辞,可脸上总写着成人的坚毅和执着。 11月 10日下午 5时 40分,记者在训练馆目睹了她训练的一幕。在划艇模拟机上,容丹丹将砝码加到最大。 5分钟、 10分钟、35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越来越大。坚持、坚持、再坚持!教练不停地鼓励她。 35分 19秒,容丹丹终于突破了 8000米大关。教练对记者说:“容丹丹当天正常的训练任务已经完成,现在的训练算是‘加餐\’。运动员只有平时苦练加巧练,才能在场上少流泪多得奖牌。”据悉,容丹丹一直训练很刻苦。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容丹丹力挫群雄勇夺女子乙组双人双桨赛艇冠军。容丹丹说:“我热爱体育,更喜爱水上运动。当我第一次夺冠时,心中感到十分自豪,觉得过去流的汗水和泪水都不算什么。”

市赛艇皮划艇队总教练赵永刚说,基地开展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目的是为了向上级选拔和输送优秀的苗子,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提高该项目的普及率。近年来,省、市体育部门非常关心基地全面建设,市体校领导认真抓训练,促进了宝鸡市水上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 2014年 8月,陈婧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四人双桨冠军。赵永刚说:“训练基地条件艰苦, 4名年轻教练一年只去过宝鸡市区一两次,他们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训练中,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与压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运动员圆了一个又一个金牌梦!”

新闻推荐

一个村子若没有自己的标签,便泯然于众村,除了在地理上聚居在一起,心却不一定在一起。这些年来,宝鸡市许多村庄打出文化牌,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助力新农村建设,取

消失的社火表演回来了如果在陈仓区县功镇和人谈起社火,他们不会说陇县的社火,或者赤沙的血社火,而是会告诉你,看社火要去翟家坡村。在许多县功镇人看来,过年如果少了翟家坡村的社火,就像臊子面少了...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