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身后事 温暖群众心 ——陇县探索农村殡葬改革、推行“身后关怀”机制纪实
本报通讯员 梁会平
“我爸去世后,村上对我爸后事很关心,不但丧事有人操心,省了钱、省了事,而且对我爸一生给了肯定,作为子女,我觉得脸上也有光。”说起县上开展的“身后关怀机制”,陇县城关镇西街村村民闫建平深怀感激地说。
说起“身后关怀”新机制的探索实践,县委书记杜长生说:“现在,人从一出生就享受党和政府的很多关怀,但如何让儿女少花钱,让老人们有尊严地‘离开\’,把好的家风留住,激励后人,凝聚人心,县上推出的身后关怀机制就是创新社会管理、移风易俗、打造服务型组织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群众需求催生新探索
年9月,县委书记杜长生在下乡调研中了解到,一位当过多年村干部的老人去世后,因为儿子长期在外地工作,由于缺少帮忙的人,给祭祀殡葬带来了很大困难,村里人感到很没面子。同时,有的子女生活本来就不富裕,但碍于情面,顾及面子,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更大困难。
“看到很多为集体出过力、流过汗的党员、先进模范和困难群众因为身后事担心,家里在外务工的子女不安心,甚至因此造成群众和基层干部关系逐渐疏远。”杜长生说。
陇县地处山区,近年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主要剩余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他们无力组织殡葬。因此,担心自己身后事的老人不在少数。
此外,我国历来有“入土为安”、“厚葬行孝”的丧葬传统,近年来一些子女薄养厚葬,在老人身后事操办上盲目攀比,造成厚葬之风盛行,奢侈浪费之气滋生漫延。在陇县,还有很多群众并不富裕,主要靠在外辛苦打工赚钱,而无暇照料陪伴老人,忽略了长辈的感受,让他们孤独度过晚年,直到等长辈逝后才懊悔不已,因此会耗费巨资悼念,也给家庭增加了不少的负担。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是没有解决的好办法。
如何满足群众需求,让各级组织主动服务于群众身后事?年月,陇县在城关镇试点推行身后事关怀机制,一个新机制的创新探索由此全面拉开。
因地制宜探索新机制
传统的殡葬制度在陇县根深蒂固,如何让身后关怀机制“落地生根”?城关镇党委书记牛英介绍说,刚开始,镇上按照城市、川塬、山区三个不同的区域特点,组成了三个调研小组,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进村入会走访等方式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分析当下农村丧葬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关于建立群众身后事关爱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关爱机制的适用范围、相关责任、组织形式、基础保障等条款。
黄家崖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墓地一般都在距离村庄较远的山上,殡葬距离较远,亲人离世后,殡葬无人组织、帮忙人员少、墓地不集中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遇到炎热的夏季会带来诸多不便。年月,根据镇上试点安排,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方便、文明、节俭”的原则,村上利用集体闲置房屋4间,改造建成了吊唁大厅,添置了冰棺及生活用具,并规划集体公共墓地亩。
“过去群众离世,都是村民自己组织,现在是村上出面组织,而且免费为群众提供祭祀场地、生活用具,解决了群众许多困难,咱与群众近了,群众与咱亲了。”黄家崖村党总支书记张双录说。
群众刘红喜高兴地说:“以前老人去世有的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在老人去世不但有人管了,而且杜绝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个做法真的很好。”
据了解,城关镇按照“全面安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推进”的工作原则,确定了西关、西街、黄家崖等7个村作为身后事关怀试点,已初步建立了群众身后事关怀工作新机制。
身后关怀温暖众人心
陇县探索推行的群众身后事关怀机制,是把日常零碎的关怀、不规范的管理,整合成常态化、机制化的管理体系,让群众身后事关怀有章可循。关怀的范围面向每一位百姓,有利于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关怀的流程既尊重乡土风俗,又有利于文明节俭治丧;关怀的措施既肯定了党员、离任干部和先进模范的工作奉献,又顾全了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殡葬活动的规范化,让家里的老人安心,让外出务工的子女放心,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和基层的关心,有利于整个陇县的政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城关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李培能说,推行群众身后事关怀机制,既遏制了铺张浪费,倡导了文明新风,又节约了资金和土地。过去墓地没有统一规划,随处见坟头,如今建立了集体公共墓地,不但解决了农村耕地丧葬乱埋人问题,而且节约了土地。
新闻推荐
????食品安全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现场今年以来,宝鸡市紧紧围绕“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群众认可社会满意”三项核心标准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目前为止...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