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先锋 攻坚精兵 ——陇县驻村“第一书记”倾力加快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特约通讯员 梁会平/文
到最贫困的村庄去,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今年初,陇县名后备干部肩负重任走出机关,深入到个贫困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或扶贫主任,全力帮助贫困村拔穷根、摘穷帽。
个多月来,名“第一书记”(扶贫主任)们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拼搏与奉献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今年全县户人实现脱贫目标,一个个“村强民富生态文明”的美丽山村画卷正逐步展开……
“住在群众家,就驻进群众心间”
“李书记,来进屋里喝口水”、“李书记,你几天都没到我家吃饭了。”村民亲切称呼的李书记是陇县县委宣传部选派到新集川镇保家河村任“第一书记”的李永涛。月6,笔者与李永涛行走在山路上,村上的男女老少不断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到任伊始,村上工作千头万绪,难以入手。李永涛每天步行于山间小道上,不管天晴下雨,总是扑下身子走村入户,摸村情、找问题、定思路、想办法。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满怀对农村的深情和热爱,觉得只有走进农田、靠近泥土,才能近距离听到群众的心声。
“第一书记”干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吃住在户、工作到户。”这是陇县县委对“第一书记”驻村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在确定“第一书记”人选时,县上就明确要求要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能力关,要把政治素质好、能力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优秀后备干部选出来、派下去。并且要求住在贫困户家里,吃在群众家,做到每月至少把驻村的贫困户走访一遍,做到知民情、解民忧、促民富。
“不仅要‘输血\’,还要能‘造血\’”
对大多数贫困户来说,之所以贫穷,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致富项目。而驻村“第一书记”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这些贫困户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和产业,变“输血”为“造血”。
程文军是该县八渡镇桃园村三组贫困户,想发展产业苦于没有资金。今年3月,“第一书记”曹云涛了解情况后,一方面鼓励他要放下思想包袱,一方面拿出县上制定的“脱贫菜单”让他“点菜”,程文军抱着试试的态度,选择了养蜂、种植烤烟。在曹云涛的帮扶下,他今年栽植了亩烤烟,并收到了免费送来的5箱中蜂。
“今年,我栽的亩烤烟卖了3万多元,5箱中蜂少说也收入个多元,明年也能繁殖到十多箱,一年会比一年收入好,这多亏了曹书记。”说起“第一书记”,程文军赞不绝口。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来,在“第一书记”(扶贫主任)的带领下,陇县户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栽植烤烟亩,栽植核桃、苹果等亩,养羊、养鸡、养猪1.8万头(只),养殖中蜂箱,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尽我所能,为群众服好务”
贫困村子大多基础条件差,修路、架桥、治水都是村民急需解决的难题。“第一书记”们迎着百姓的期盼,扑下身子,啃起了“硬骨头”。
东风镇焦家坡村扶贫主任李新龙,帮助村上联系引资万元建起了亩核桃示范园,免费提供苗木和化肥,动员群众栽植核桃亩,投资万元新建头奶山羊养殖小区1个,同时争取资金多万元,实施移民搬迁户、道路硬化5.2公里、平整土地亩。
曹家湾镇三联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姚江波,帮助维修灌溉渠道公里,增加灌溉农田亩;硬化村组道路2公里,方便群众出行;积极实施土地复垦,平整土地亩,配套修建田间道路9.5公里,实施移民搬迁,帮助户群众走出深山。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会尽我所能,为群众服好务。”这是陇县名第一书记(扶贫主任)的共同心声。
截至目前,陇县名“第一书记”(扶贫主任)已累计帮助派驻村引进致富项目个,争取产业脱贫资金多万元,发放贴息贷款万元,拉开移民搬迁项目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件。
“第一书记”(扶贫主任)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活跃在农村一线,解难题、惠民生、谋发展,奏响了一篇篇浑厚而又激扬的时代乐章。
新闻推荐
□张斌本报记者张立东6月25日,仪陇县双胜镇的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乡镇农贸市场改造是仪陇县委、县政府今年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主要解决乡镇居民‘菜篮子\’问...
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