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潮湿 农村易发类风湿性疾病
1月22日至25日,第十三届爱心服务团、部省级医疗机构送卫生下乡活动在南充市仪陇县的多个乡镇展开,图为义诊现场。 本报记者 张立峰 摄
专家建议:医院治疗和自我治疗相结合
□本报记者 张立峰
1月23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教授张汾生来到仪陇县马鞍镇民俗街,给当地百姓免费义诊和咨询。张汾生对农村地区疾病十分了解。早在这次卫生下乡出发前,张汾生就知道川东地区的类风湿性疾病较为普遍,特地从医院带来了大量艾灸条。
在当天的免费义诊中,52岁的鲜勇坐在板凳上,他的双手和两个膝盖刺满了针,张汾生在一旁不断用艾灸条在鲜勇的手和膝盖旁熏着。“这位村民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已有8年之久,目前手指关节畸形严重,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张汾生告诉记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关节僵直、畸形、疼痛。“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致残率较高。”张汾生说。
“这种病和天气寒冷潮湿有关,和农民的劳作也有关系。”张汾生认为,农村地区遇寒加重的疾病主要有风湿性疾病、中风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和慢性肺部疾病等。其中血管性疾病以高血压、脑出血为主。慢性肺部疾病则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
针对鲜勇的病情,张汾生认为不大可能完全治愈。“目前就是减少他的疼痛,稳定他的病情。”经过半个小时的针刺和艾灸条的熏烤,鲜勇已经明显感觉到疼痛的减轻。
“目前农民看病贵看病难较为普遍,若患上脑瘫等重病,几十万元的治疗费就能瞬间拖垮一个家庭。”张汾生说着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农民赶车到城市的大医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条每天就需要20多元钱,再加上挂号、针刺、服药等费用,每天至少2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如何减少看病费用?张汾生建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在家服用药物,并自制艾灸条。
“村民可到山上搜集艾草,将其晒干,打成粉,用报纸裹起来制成艾灸条。”张汾生建议,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村民可以把艾灸条制作得更长更粗,使其燃烧得更久。同时,饮食上也要注意。张汾生建议患有类风湿的患者尽量少吃大鱼大肉,这类食物由于肥甘厚味最容易生痰生湿,对类风湿不利,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淡水鱼、精肉、羊肉、鸭肉、猪骨等,不过烹调一定要清淡一些。此外,也不宜多吃海产品,如海鱼、海带、海虾等,这类海产品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类风湿关节症状加重,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了解到,从2015年1月1日起,对全市(阆中市、仪陇县除外)汽车类C1、C2驾驶人科目二、科目三(安全文明考试除外)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实行互联网自主预约考试。学员不...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