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梯子渡口最后的摆渡者

四川日报 2015-01-19 11:18 大字

□李斌 本报记者 张立东 文/图

嘉陵江流过仪陇县新政镇大梯子渡口处,河面宽百米,由于没有桥梁,多年来两岸居民要靠摆渡船来往。1月13日8时,嘉陵江笼罩在一片雾色下,在新政大梯子渡口,60岁的刘昌美驾船靠岸,组织码头上等候过河的乘客上船。这是嘉陵江仪陇段仅存的渡口,刘昌美是最后的摆渡者。

百米远处,仪陇县嘉陵江二桥已进入最后的外观装饰施工,春节前将通车。届时,大梯子渡口将结束摆渡的历史,刘昌美也将面临新的选择。

16岁起开始摆渡,刘昌美对该水域非常熟悉,哪里有礁石,哪里该调方向,他都烂熟于心。“我已经是第四代摆渡人了。”刘昌美边开船边说,从他有记忆起,外公、爷爷和父亲就在大梯子渡口摆渡,当时最繁华的时候有二十多条船只穿梭江面。

改革开放前,没有机动设备,来往过河的人都得靠船夫凭着一支竹篙和船桨摆渡。夏天,烈日暴晒,“一天下来,脸上几乎要除去一层皮。”刘昌美说,虽然很累,但一天下来可有1元钱的收入,1元钱的工钱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工资了。

后来,渡口管理单位改制,刘昌美便承包了渡口,重新添置了机动客轮,过河也变得方便快捷。

对于摆渡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乘客的安全。“大爷,麻烦您穿上救生衣。”每次开船前,刘昌美都会提醒乘客。许多乘客都是上街赶集的农民,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刘昌美总是“固执”地让大家穿好救生衣后再开船。

负责收取船费的妻子也间接地成了船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安全巡逻员。“注意了,不要把头手伸出船外,有小孩的乘客一定要照顾好各自的小孩……”

行船40多年,刘昌美从没出过安全事故,这也成了他最自豪的事。“摆渡人有个规矩,叫做轻重缓急。只要乘客有急事,哪怕只有一个人,也会开船送。”刘昌美说,有个冬季的凌晨,他被敲门声叫醒,原来是有个产妇临产,着急过河去医院。他二话不说奔向河边,由于河上雾气比较大,根本分不清方向,刘昌美凭借多年的渡船经验,靠一只手电筒的微弱灯光找准方向,最终将船安全驾驶到对岸,产妇顺利到了医院生产。

2012年11月19日,嘉陵江二桥破土动工建设,眼下即将完工。“心里不是个滋味,大半辈子都在这渡口上,突然一下子不需要渡船……”刘昌美说,投资几十万元的渡船还没收回成本、自己也老了、家庭下一步打算都成了他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政府的发展规划给了他信心。仪陇将充分利用新政镇临水的区位优势,发展沿江的观光旅游。这几年随着新县城建设,新政镇的宜居环境越来越好,龙神垭乡村旅游景点、河西离堆公园、沿江的湿滩公园等都在陆续建成开放,“到时候把渡船重新布置一下,把渡船改造成观光旅游船。”刘昌美说。

新闻推荐

免费健康体检送到贫困村

本报讯(张雨菲记者石小宏)10月15日,省医院59名医护人员来到扶贫联系点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为这个贫困村的所有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安溪潮村是仪陇县285个贫困村之一,现有村民近200人,老人和小孩居...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