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七零年代的爱情 □胡毅

攀枝花日报 2012-12-07 07:31 大字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父母年青时候的事儿没有刻意关注过。因为要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打电话给爸爸:“爸爸,你在金沙江边洗衣服的照片是哪年拍的?”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钟,才突然冒出一句:“美丽啊,你吃饭没啊?”

爸爸今年70岁了,无论问他什么,他总能给你一个万能回复:“美丽,你吃饭没啊,你吃饱没啊?”我的确吃得很饱,印象中,从没有饿肚子的经历。因为吃得很饱,自然就有了闲情,所以我才重新审视这张老照片。

照片上的人很年轻,笑得特别灿烂,有一点像老式电影中的男主角。这张照片准确的拍摄年代,我已无从考证。但照片背后的故事我早已听得烂熟。

“当年,来攀枝花的女同志很少,很多人快三十岁了还找不着对象。本来有一个女同志对我多好的,还给我绣了好几双鞋垫,我嫌她太黑了,就没同意。结果人家很快结婚了,我开始着急了。你奶奶托人在老家给我找了一个对象,要我寄张照片回去。我就拍了这张照片,人家一下就把我看上了。”这段故事,爸爸已经给我讲了很多次。

我勉强知道,爸爸是1966年去的鞍山培训。这一年,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我,爸爸却不动声色地做了很多事儿。1966年10月,爸爸响应“支援三线建设”的伟大号召,离开了老家仪陇县去鞍山钢铁厂学习;1970年,爸爸学成归来,回到当时被称为渡口市,现在叫做攀枝花的地方,落脚点就是现在的荷花池。无房,无床,无住处,真正的“裸奔一族”。一群人开始分工合作,平地基的就天天挖土,拉木方的就从河门口往荷花池天天拉木头,搭房子的就负责天天搭房子。仿佛一夜间,一排排“席棚子”拔地而起。五六个人拥在一间席棚子里安身立命,冬冷夏热,四面透风。

这样艰苦的条件在今天看来实在是无法忍受。但在爸爸看来,那时却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年代。“攀钢工人”的头衔,足以晃花N多姑娘的双眼。于是,时光穿越到70年代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群没找着对象的年青人呼朋唤友,开始投入到拍摄“相亲写真”的巨大工程中。05桥畔的金沙江边到处都是穿着崭新衣服“搔首弄姿”的身影,有靠着大树作深思状的,有站桥上指点江山状的,有扛根木头作努力工作状的。爸爸不知是不是爱国电影看多了,居然端了一盆衣服坐在江边照起来。爸爸后来说:“我们那一伙人的照片拿回去以后,就我相亲成功了。因为你外婆说我在洗衣服,肯定不是懒人。你陈叔叔扛了一根木头拍的照片,结果人家姑娘说他不像个工人,肯定是个下苦力的,就没同意。你李叔叔叉腰站在一张石桌子上照的,人家姑娘说他不讲礼貌,那么大一个人还站在桌子上,也没同意……”

说起这段往事,爸爸总是一脸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我也暗自替爸爸庆幸,庆幸妈妈仅凭一张照片就看上了他,让他摆脱了打光棍的生涯。没有恋爱、没有同居、没有试婚……两个年轻人仅凭一张照片就把彼此的一生交付给对方了。虽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爸爸与妈妈因两地分居,矛盾重重,经常吵架。但磕磕绊绊几十年过下来,我相信,爸爸妈妈都没有对这段因为一张照片牵起的姻缘后悔过。

新闻推荐

法制宣传 让2300多名师生受益

本报讯(记者陈宇恒)昨日,记者从仪陇县司法局获悉,为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自9月以来,该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普法讲座,共有2300余名师生聆听了系列讲座。10月14日,仪陇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

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