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一生 让孩子们不再一瘸一拐走路 记我国著名大骨节病防治专家、西安交大一附院原骨科主任殷培璞教授

华商报 2018-11-28 01:56 大字

宝鸡麟游县城东北22公里的梁山区,有一块墓地,简朴的墓碑默默站立在墓前,诉说着一位老人朴素但不平凡的一生。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大骨节病防治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骨科主任、中央地方病学委员会副主任殷培璞教授。

殷培璞教授于2004年与世长辞,享年81岁。2005年,在他去世一周年之际,麟游县人民按照其遗愿,把他的骨灰安葬在这个地方。即使离去,他也要守望着这片让他倾尽心血的土地,守护着让他一生都魂牵梦绕的病人。

今年9月16年,是殷培璞教授逝世十四周年祭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可敬的一生!

走遍全省大骨节病区

患者写信说:他比父母还亲

大骨节病,俗称“拐柳子病”,是一种慢性、畸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的变形与坏死为基本特征,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瘟神”。患者轻则关节肿大、僵硬、疼痛,运动障碍,重则四肢短小畸形,手不能握,腿不能蹬,甚至完全失去劳动能力。

陕西省是大骨节病的重灾区。殷培璞教授走遍了全省大骨节病区的沟沟壑壑、峁峁梁梁,行程几十万公里,治疗患者万余例。他共为1000多例大骨节病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仅在麟游就做晚期大骨节病手术600多例。

在麟游县有一位青年,多年持拐跛行,动辄卧床不起,经他治疗后,成了村上的全劳力,爬山越岭,拉车耙地,样样都干。

这样的例子在当地很多。几十年如一日,他走乡串户、视患如亲,成了乡亲们的贴心人。也是从那时开始,这名骨科大夫与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麟游县21位患者曾集体给《健康报》写信说:“殷教授比我们的父母还亲!”

防病育才

将大骨节病诊治的关口前移

1979~1982年,中央组织永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殷培璞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首创大骨节病临床检查法,并在全国推广使用。

防控大骨节病发病,从儿童抓起。殷培璞将防治大骨节病与提高山区儿童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在麟游县崔木镇杨家堡村成立“防病育才学校”,被政府特聘为校长。他定期开办卫生防病知识课,每天让孩子们服用他研制的“黄豆海带汤”,防病育人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儿童的发病几率,给科学防病和培育人才开拓出新路子。

他提出“吃杂、改水、讲卫生”的综合防治理论与措施,在试验点区取得显著效果,患病率由试验前的74%降低到试验后的8%,有效控制了大骨节病的新发,深受国内外同行的称赞。防大于治的学术思想,使该考察的集体成果获卫生部甲级科研成果奖,其中他指导或参与的就有10多项课题。

1984年起,他领导和组织麟游大骨节病科学考察,不仅查清了麟游县大骨节病情分布特点,复查了以往各种防治方法,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社会学调查,同时对40岁以上大骨节病患者劳动能力实施鉴定,对晚期大骨节病手术治疗开展研究。

他提倡改善水质,切断致病因子;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地方病高发区含硒多的农作物,并逐步替代粮食中含硒少的作物。他四处奔走寻找农作物良种,为农民买化肥、购种,自己花钱买设备供防治基地使用,亲自学习培植技术并参与耕种,吃住都和农民在一起。

崔木镇医院原书记党秀琴回忆到:“多年来,殷教授下乡蹲点都不要政府派车,生活俭朴,很少到集体食堂吃饭,经常是自带干粮、面粉,自己做饭吃。”

一次,她去杨家堡村大骨节病防治点看望殷培璞,进屋后就愣住了。只见殷主任老两口在一个小锅灶上做饭,因用麦草点火,整个屋子被浓烟围绕了,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煤灰不能及时排出,黑煤又落在灶台和锅里。当时她又难过又感动,一位医学专家、教授自愿舍弃城里的优越条件,常年呆在深山老林里,为大骨节疾病的防治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殷培璞30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大骨节病在永寿、麟游这些重灾区最终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纪念这位无私奉献、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当地群众立碑撰文永远铭记这位“送瘟神”的老人,县政府把他的功绩载入《麟游县志》。

大医精诚

心中装的全是病人

殷培璞的日常压根儿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的概念,他无时无刻不将病人装在心里。每次出差回来,不管多累,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病房。

在他眼里,没有贫穷与富贵之分,没有高官与百姓之别,有的只是一个个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在他心里,只有如何帮患者脱离苦海的医者信念。正因如此,只要他在门诊或者病房,患者就络绎不绝。他经常是忙到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自己……

天冷的时候,在看病之前,他先把自己的手搓热,才给患者检查、叩诊,让每位患者都能感觉到大夫手心的温度,这样的细节为之动容。他常给患者捐济衣、物、钱、粮。

1979年,殷培璞在永寿县甘井镇调研期间,看到一位小孩因大骨节病残害严重,屁股几乎蹲在地上,生活不能自理,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把这位家庭贫困的孩子带回西安免费治疗。接到省城后,他又从家里拿出50多斤粮票及衣物等生活用品,无偿帮助孩子。一个月后,小孩顺利康复出院。

1985年冬天,早已过了下班时间,殷培璞案旁还坐着一位患者,穿着棉大衣,带着火车头帽子。这位来自乾县关头镇的农民老大哥,说他的两个儿子自小患大骨节病,过去穷瞧不起病,这几年手头宽裕了可在当地还是瞧不好病。听说西安有位有本事的殷大夫,爱给穷人看病,还经常下农村给人瞧病,便专门跑到城里找殷大夫求医。殷培璞精心为两个孩子检查,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孩子们的大骨节病关节畸形得到了矫正。

这位81岁高龄的老人在为人民服务中奉献出所有心血。退休以后,年事已高的殷教授坚持门诊和教学工作,并多次和学校地方骨病研究所的同事们下到当年长期驻扎的永寿、麟游等地深入指导研究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在他离世的前几天,仍在骨科门诊上班,直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开,他才回家。

治学严谨

桃李满天下

从医50年的殷教授,共培养学校及在职医师万余人。他的讲课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欢迎。他对研究生的教育更是亲力亲为,即使退休仍然站在三尺讲台上。他经常用英语为留学生英语授课,亲自撰写《骨科学》英文讲稿,受到各国留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多次应邀到省内外讲学,深入基层医院举办骨科、战伤、大骨节病学习班,自费制作各种教学录像、幻灯片,无偿供给各基层医院培养人才使用。

上世纪50年代,他还改进脊柱结核手术,率先在西北地区应用人工关节。60年代,他首创“手指触诊复位股骨颈骨折并固定”,有效解决了基层医院没有X线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问题。70年代,在救治唐山大地震伤员中,他创用“盆箍及高低杖治骨盆骨折”,为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屡立奇功……他还独创大骨节病关节功能重建与修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治疗方法。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样一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对社会无私奉献、对事业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所有医护人员去学习、传承、发扬……

新闻推荐

“敬老院就是咱的幸福院”

本报记者喜顺现在,很多夫妇都要赡养4位老人,精力上出现了吃不消的迹象。一些老人不愿意拖累子女,主动提出了“我要去敬老院...

麟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麟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