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贷款解燃眉之急 贫困户种菜摘穷帽

三秦都市报 2017-07-22 05:00 大字

父亲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母亲慢性病经常住院,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麟游县酒房镇花花庙村合社甫组村民杨春红,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紧巴的生活,穷则思变,一下让家里人均收入翻了三倍多,率先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乡党眼中的大能人,杨春红自然而然地被评为宝鸡市脱贫致富标兵。

面对年迈的父母,医药费支出常常令杨春红犯愁,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日渐长大的孩子上学等各方面的花销得靠他,这个七尺男儿的生活支出压力与日俱增。幸运的是,2015年,花花庙村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杨春红全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穷则思变,去年当地政府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惠农支农政策让杨春红眼前一亮。他瞅准有利时机,借着镇上发展蔬菜产业的机会,打算种植200亩蔬菜。

可杨春红又开始犯难了,130亩的土豆种子需要6万多元,对本来家庭情况十分艰难的杨春红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正当杨春红愁眉不展时,麟游县组织部的帮扶人主动与他联系,鼓励杨春红。帮扶部门干部积极与扶贫办联系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用于杨春红产业发展启动资金,一下子解决了杨春红的燃眉之急。

杨春红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首先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他一边向有经验的蔬菜种植大户学习,一边请教专家掌握种植技巧,对一些新品种,他大胆尝试,去年种植优质土豆130亩,还有甘蓝、烤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春红全家的努力劳作终得回报,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一下翻倍达到了6400多元,率先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尝到蔬菜种植甜头的杨春红自己脱贫致富以后,还带领全村18户贫困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去年,已有12户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脱贫。

张雨欣 本报记者张维

新闻推荐

央视《乡土》栏目推介麟游血条面

本报讯6月16日中午,央视《乡土》栏目播出了专题片《来一碗血条面》,推介一种特殊的风味小吃——麟游血条面。不少观众看后渴望去麟游县旅游,品尝一碗血条面,感受节目中一碗面条呈现的浓浓亲情、乡情...

麟游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麟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