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转变观念是脱贫之要甘 泉

宝鸡日报 2017-05-25 04:01 大字
时至今日仍然没能脱贫的群众,十有八九是观念方面存在问题,特别是山区贫困群众较为突出。俗话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山区群众由于与外界相对隔绝,思想观念较为封闭,搞产业、谋发展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观念。

如麟游县崔木镇,全镇 13个村,只有处在塬面上的 2个村不是贫困村,其余分布在沟道或偏道小岔里的 11个村全部是贫困村。这 11个村有大大小小 166个庄头,基本都是“占山为王”,据说有的群众一辈子了连县城都没去过,不少群众想不到居然能用机械种土豆。试想,原本资源就匮乏,人的脑袋再不开窍,群众怎能脱贫!

让山区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就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扶贫干部在基层开展工作时,除了讲解好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产业政策之外,还要多讲解国际国内宏观政策走向、经济发展脉络,多讲解发达地区的致富经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让群众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紧扣时代的旋律。要多与群众聊天,讲讲网上的故事,说说外面的世界,并帮助群众分析哪些观念是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群众冲破思想藩篱,引导贫困群众眼睛向外、思想向前、产业向新。要争取和投入更多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网络和电视,让更多群众在方寸之间就能洞察世界;优先发展各类道路,尽快缩短贫困群众与外界的距离。

让山区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更要引进各类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产业成果进行示范引导。一般地,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都汇聚了先进的产业发展要素,在生产和管理环节都很直观,群众一看就明白。比如,陕西海升集团在太白县种植温室草莓,就让当地农民大开眼界——草莓居然不用种在土里,还可以坐着飞机直供北上广。周至县的客商去麟游县酒房镇种植猕猴桃,当地农民同样是“万万没想到”——哇,原来我们这里也能种猕猴桃!麟游县崔木镇洪泉村引进陕西青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土豆产业,群众第一次见到了机械覆膜、机械点播、机械采挖……这样的示范效应,胜过无数的空洞说教。因此,扶贫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为贫困村引进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上。观念新,谋划产业就准;脑筋活,致富门路就广。希望每个扶贫干部都把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放在脱贫工作的第一位,通过充实贫困群众的脑袋,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陕西省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启动

本报讯(记者程伟)4月11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世界银行主办的陕西省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启动仪式在西安隆重举行。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高级区域顾问兼中国局副局长阿洛乌阿出席。利用世界...

麟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麟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