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年唐代宫廷井

西安晚报 2017-05-07 05:11 大字

千年唐朝水井遗址

□文/图 韩星海

我经见过很多的古老水井,最难忘的是家乡麟游县城的那口千年唐井。

上世纪90年代,我曾经在麟游县工作过几年,而这口唐井的位置,就在我工作的单位县粮食局地段。

这口井的发现很偶然。1989年9月份,县粮食局在建办公大楼时,在基建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口井。当年经过屡次考证,我也参与了考证过程,证明这口井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眼宫廷古井,它比成都望江楼畔著名的薛涛井还要早一百多年,堪称我国水井之最。

人们就会纳闷,这口重要的唐代古井,怎么会出现在关中西部的一个小县城?这与唐朝九成宫的兴衰有关。

小城故事多, 麟游是渭北高原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著名的九成宫就兴建在这里。据史书记载,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地处麟游杜水之阳,初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 以建筑精美、园林之秀被誉为“离宫之冠”,在隋、唐时代还一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到了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仁寿宫”被重修并改名为“九成宫”……也就是第二年(公元632年)的夏天,李世民率大批人马驻扎此地避暑,却面临水源断流的局面。一天为此发愁的李世民,信步在九成宫西城之阴,视觉其土有润,便以杖疏导有水而出,遂在此掘出一泓清澈的泉水。群臣认为这是天赐祥瑞,给盼水的达官贵人和百姓们带来甘霖,于是欢呼雀跃。就此事魏徵奉旨撰文,太子率欧阳询书丹,立九成宫醴泉铭碑一通,距今1300多个春秋,见证着井养无穷的历史。现在,人们行访此地,虽然那富丽辉煌的九成宫阙早已灰飞烟灭,但通过这口水井还能回忆盛世唐朝的点滴历史。

这口井被发掘后,一看它的建筑模样、工匠水平,就知道它不是普通的水井。圆形井口,是用两块巨型古雕拼成。内沿直径90厘米,外沿直径105厘米,内外沿之间,向井内倾斜的圆形斜面宽10厘米。围绕圆形井,雕琢有八角葵花图案,琢磨得十分精美细致。井口南北,相对凿有安装井架的长方形槽洞穴两组,每组两孔,似乎是在用辘轳绞水。井口巨石四周,除用长78厘米,宽21厘米的长方形石块砌筑一圈外,第二层用边长58厘米的正方形石块砌筑;第三层用长58厘米、宽50厘米的石块砌筑;最外两层用条石砌筑,四周割角,既正规又讲究,合缝笔直严密,上下层石块砌缝有规律性地错开。井口井台用质地细密的淡绿色麻石砌成,整个井台为边长6.50米的正方形,表面略呈穹球面,以井口为最高,高出地面约30厘米,这似乎是在谨防外面不洁雨水流进。井壁用唐砖铺筑,完好无损,井下5.5米深处已有井水,水深约1.5米,水质清净透亮,还能照出人影来。

这口罕见的唐代宫廷水井,令人惊奇的是井台四周四个覆盆式柱础,直径28厘米,柱础孔径14厘米,高出井台18厘米;柱础孔深78厘米,间距2.95米。虽然深埋在地下上千年了,不断遭遇到洪水污泥的侵蚀,但四个柱础平面误差只有3厘米,可见水井工程质量之高。考古学家鉴定认为,此井的发现填补了国内隋唐水井的一项空白,对于研究隋唐饮水史有了可靠的依据。 这口价值很高的“文物井”,也是我国饮水文化的一个缩影。

千年唐井被发掘后,当时县政府就将它保护了起来,建了围墙。有一年酷暑的一天,我们在县粮食局开会时,我便让人用绳索拴好水桶,在一墙之隔的这口井里打吊上一桶清水,烧开后用来冲泡“陕青茶”。只见瓷杯中呈现出明亮的棕黄色茶汤,一下冲泡出了茶性,喝起来那浓酽的青草气息和味道很重还带苦味,茶口劲也大。随后我才弄明白了,井水都被称为“硬水”,一经高温煮沸,就会立即分解沉淀,使硬水变成软水,因此同样能泡出一杯好茶来。况且此井水没有受到污染,茶汤香味与水的清净相融合,体现出了“水是茶之母”之说。

如果你到麟游参访,在县城的南北向正街中段,看见一圈砖砌围墙,围墙上有一月牙形的小门楼,安装有红漆泡钉大门,既精巧别致,又不失威严之势,门楼上书“唐井遗址”,那里面就隐藏着那口千年古井。

新闻推荐

百名摄影师聚焦麟游秋景

阳光讯(实习记者齐阳)11月1日,“金秋醉美九成宫银杏黄叶美景游”百名摄影师、媒体记者采风活动启动,这是今秋宝鸡市文物旅游局组织的继太白县、凤县之后的第三场采风活动。据悉,本次系列采风活动是以...

麟游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麟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千年唐代宫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