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申村最后的小脚老太 耳不聋背不驼还能穿针
84岁的张玉琴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华商报记者 赵钊 摄
裹足,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随着岁月的更迭即将走向最后的消亡。裹过足的妇女,如今至少都已年过八十。随着岁月的逝去,她们的人数现在逐渐变的“凤毛麟角”了。8月6日,华商报记者走进麟游县常丰镇武申村,寻访该村最后一名小脚老太太,用笔和镜头记录她的生活。
能穿针缝补自己的衣服
行程185公里,华商报记者来到了偏僻的武申村。在下武申村,记者见到了84岁高龄的老人张玉琴,看到了她那双“三寸金莲”。记录下这双小脚,也记录下了封建社会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当记者来到张玉琴老人家时,双手拄着拐杖,正准备上厕所的老太太不让女儿扶她,而是让女儿马春玲赶紧招呼记者进屋、倒水。老太太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头发居然很好,黑发中夹杂着丝丝银发,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穿着非常干净,而且讲话思维清晰,让我们备感亲切。“我妈妈现在还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她自己收拾自己房子,有时候我忙的时候,她还自己洗衣服,眼睛比我的眼睛还好使,能穿针缝补自己的衣服。就是上次摔倒后,腿脚不太灵便,不能自己做饭了!”站在一旁的女儿马春玲介绍说。
听说记者要拍照,老太太忙说不要拍了,难看死了,边说边摇着手臂笑。后来,经过女儿的劝说,老太太接受了采访,并讲述了她缠小脚的故事。
缠脚疼得晚上睡不着觉
张玉琴老人告诉华商报记者,她从8岁的时候就开始缠小脚了,8岁那年她的母亲去世了,她是在姑姑家长大的,姑姑为了让她有一双被那个社会所认可的“三寸金莲”,就为她缠脚。
姑姑第一次给她缠脚时是先将她的脚洗净擦干,把明矾抹在脚面和脚底板上,防止裹足后脚上皮肉发炎。然后,姑姑用一只手抓紧脚的前后两端,向脚底心弯曲,另一只手用裹脚布将脚裹紧包严。为防止她疼得受不了偷撕裹脚布,姑姑还用麻线将裹好的脚布密密地缝绞起来,再用小小的麻布袜套将脚套起来。脚套很紧,有时套不上去,就用筷子撬着硬套上去。
缠脚要经过3年时间,小脚才基本定型,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一双小脚被裹脚布紧紧缠住,昼夜不松,每日早晚还要各紧一次。一年后,脚趾骨个个骨折筋挛,皮肉溃烂,脓血淋漓,晚上都睡不着觉,痛得直哭,只好再爬起来走走,不痛了又去睡觉。有时候姑姑刚给她缠好,前脚刚走,她就趁姑姑不备,偷偷的放姑姑给她缠的脚,时常因为偷放脚,而挨姑姑打。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这话可真是道出了其中的辛酸滋味。
为了嫁得好那时很多女孩都缠脚
“那时缠小脚的目的是父母想让女儿嫁得好,很多女孩都要缠脚”,老太太告诉华商报记者,当年姑姑也使劲地给她裹,尽量让她的脚变得瘦、尖、小。由于她自己边缠边偷放,所以她的脚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三寸金莲”,属于半大小脚。不过最后如老太太的姑姑所愿,她果真嫁了个好婆家,当时,她的丈夫是村里唯一一位上过师范的知识人。
据老太太的女儿马春玲介绍,老人身体一直很好,体检时,医生说老人的器官比年轻人的还要健康,头发是两年前才开始变白的,之前一直乌黑油亮。这么些年,偶尔肠胃不适,也不吃药,过一两天就会自愈,大冬天不用煤炉子取暖也不会感冒。
当记者问老太太健康长寿的秘诀时,她说没有特别的地方,就是一日只吃两餐,不吃甜食不吃酸食,每顿必要一碗肥肉,外加睡眠特别好,每天早睡晚起,中午一定要午休两个钟头。“不吃补药,偶尔喝点豆奶粉,最主要的是我什么都不管,瞌睡了就睡,心情好,不记事。”老太太笑着说。
当华商报记者要离开老太太家,提出给老太太拍张照片时,老太太说头发乱了,要整理一下,就颠着小脚拿起梳子照着镜子摆弄,之后,才让记者拍照。
华商报记者马爱萍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马爱萍)昨日上午,麟游县丈八镇人民政府与宝鸡向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共同建设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丈八镇地处麟游县西北部,与甘肃省灵台县新开镇接壤,属渭北旱塬残...
麟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麟游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