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宝鸡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4164家,入社社员11.52万户,带动农户数量达27.59万户。遍布宝鸡乡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抱团”的形式,让农产品极富

宝鸡日报 2019-04-03 15:30 大字

?凤翔博奇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博正在培育树莓苗。

?英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拴英展示栽培出的灵芝盆景。

?在扶风县喜玲苗木果蔬合作社,负责人王喜玲正在栽植苗木。

?太白县上白云村种养殖合作社的社员正在将赤松茸装箱。石宝军摄

 创业热情高涨农村人才当“头雁”

合作社的本质是“经济组织”,而这种经济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一个或多个带头人,带领合作社的成员靶向锁定市场,去创造更好的“钱景”。在宝鸡广袤的乡村中,如今很多乡村人才正以“头雁”的身份开始创办合作社,带动数量庞大的社员一起形成“雁阵”奔富路。

“我们合作社现在有社员130多名,大家干劲可足了!”这几天,凤翔博奇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博正在忙活着培育树莓苗。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树莓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200余亩。

如今,这家合作社每年经营收入高达上百万元,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靠种植树莓创业的“金点子”源于杨博的一个念头。杨博今年30岁,201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一家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工作。然而,当他发现树莓当时在西北地区几乎还是空白的商机后,就辞职回乡,在凤翔县城关镇马村承包土地50亩,成立了合作社开始种植树莓。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每天起早贪黑,一点一点摸索,硬是实现了树莓在西北地区的规模化种植,他通过培训学习,成为一名高级职业农民。

记者在宝鸡农村采访时,看到很多合作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精准锁定市场去种植和销售农产品,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规模化粮食种植、设施蔬菜种植,再到花卉种植、药材种植等,各类合作社可谓百花齐放,甚至一些专业服务性合作社也应运而生,以“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去创业兴业。

陈仓区利民机械化加工合作社就是一家“第三方服务”合作社。这家合作社有35台大型小麦收割机、16台免耕播种机、15台大型喷药机……各种用途的“铁牛”多达146台,每年机械化作业面积8万亩以上。

“以前,我们只有一些小麦秸秆打捆机。”该合作社负责人王九利说,当时,更多的是在夏收时节回收小麦秸秆,然而,随着合作社业务量的增多和拓展,合作社也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路子。如今,有了这些农业机械,不但能彻底改变农村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地,还能使种地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升。如,免耕播种机一天就能播种100亩小麦,大型喷药机每天能喷药150亩,从德国进口的秸秆打捆机,每天能完成500亩玉米田的秸秆打捆工作,而且“三捆一吨,运输方便”。

记者了解到,如今很多乡村人才都通过开办合作社的方式,在宝鸡的乡村大展拳脚,入社社员数量高达11.52万户。

发展日新月异政府扶持解难题

合作社发展快,农民对接市场主动作为是一方面,宝鸡市各级在知识培训、硬件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给合作社“撑腰”,也是合作社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白县上白云村种养殖合作社,就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原来,2017年初,上白云村的12户贫困户萌生了种植赤松茸的想法,然而技术从哪里学?在县、镇相关部门的积极联系下,他们组团奔赴汉中略阳、洋县赤松茸种植公司学习技术,把搭建大棚、控制温度等方面的要点搞得明明白白才返回。先期16个大棚建起来后,第一茬赤松茸就卖了30万元,大家心里乐开了花,但要扩大种植规模,土地又从哪里来?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短短两个多月,合作社就通过流转土地,194个大棚先后开工建设,并将全村的54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大棚建设中,水、电、路又是一笔巨额投资,相关部门再次开足马力,短短几个月,水通电通,4000多米的生产道路全部修好,算算账,政府扶持额度达到190多万元。该合作社副经理李玉军说:“种植赤松茸,我们在宝鸡是独一份,现在我们建起了210个大棚,‘钱景’好得很哩!”

同样,扶风县喜玲苗木果蔬合作社也在政府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规模。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喜玲是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获得者。2018年,王喜玲在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官村流转了210亩土地建起了苗木园。苗木园建起来后,水、电、路成了“瓶颈”,县上给予大力支持,修出了3.5米宽、500多米长的生产路,新装了变压器,还打了深机井,让苗木园发展没了后顾之忧。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以2017年和2018年为例,全市争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就达到855万元。同时,县、镇等各级相关部门也给予合作社不小的支持力度。

带动效果明显27万农户笑开颜

据了解,宝鸡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164家,入社社员有11.52万户,众多的合作社正在发挥着外向辐射作用。如今,合作社带动农户数量已达27.59万户,众多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

位于陈仓区拓石镇的博仁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就是一家带动力很强的合作社。这家合作社以种植和加工柴胡为主,如今,他们采取统一发放种子、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柴胡的方式,已经辐射带动周边70多个自然村,柴胡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种植农户4000余人,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带领大家一起种植柴胡,实际上是合作社和本地农户的双赢。”该合作社负责人王招社说,优质的柴胡引来了八方客商,就连北京同仁堂药业公司、上海万仕成药业公司、广州一方制药公司等知名药企也对这里地道的柴胡赞不绝口,下单订购。在这一过程中,柴胡不但要品质好,更需要规模化种植,所以,以这种“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既能让合作社快速发展,又能让农户迅速增收致富。

“种柴胡,有奔头哩!”拓石镇常家沟村57岁的村民王让换就尝到了种植柴胡的甜头。去年冬天,他家4亩地收获了400多公斤干柴胡,卖了2.7万元。他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辛辛苦苦种植玉米和小麦,忙碌一年,每亩地能落下300元就不错了,和种柴胡的效益相比,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调查,宝鸡市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较非成员高出25%以上。同时,宝鸡市一些产业的合作社,已经出现“横向连接”的格局,如猕猴桃产业,涌现出的齐峰猕猴桃、金桥果业、永红猕猴桃、绿色秦川、秦旺果友等大型合作社,已经呈现出引领产业发展的趋势。

新闻推荐

撑起平安幸福一片天 宝鸡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综述

张敏涛2018年,宝鸡市公众安全感达95.01%,并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市。取得这一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共...

扶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