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新彦:一位中医文化的传播者

咸阳日报 2014-12-02 23:02 大字

本报记者 赵鹏

见到高新彦教授是在他的办公室里,此时的他刚刚为学生们讲完课,交谈之中,在他身上总是流露出一位大学教授特有的质朴和耿直,言谈之中亲切而随和。

高新彦出生于宝鸡市扶风县,幼时体弱多病,因为家族中的爷爷是位老中医,每次生病,吃几服中药就能好。这使年幼的高新彦从小就对中医产生了好奇,立志长大后当名出色的医生。上高中时,高新彦所在的学校搞课外班,有机电班、医卫班、文艺班等,然而高新彦却毅然报了医卫班。高中毕业后,他返乡劳动,参加了县上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那个时期,他亲眼看到农村缺医少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决心。“我也是一位农民,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每当看到中医药里的文化精髓,我便油然生出一种敬佩感,要把咱们民族的这种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一定要把这些精华挖掘和展示出来”!高新彦如是说。

1977年恢复高考,高新彦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学习中医的夙愿,走进了陕西中医学院。当时报考中医学院的学生廖廖无几,一个班只有几个人,大部分学生是调配来的。当不少同学在抱怨学院小、中医抽象难学的时候,他却深深地进入了学习境地,逐渐迷上了中医医学。1982年,高新彦毕业留校任教,继而进修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多年来,他在中医教学、科研、理论、医疗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系统主讲了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医医案学、中医养生学等多门课程,主编出版了40余部著作,精研中医各家学说。他所主编的10部医案著作,连续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一致好评,并被聘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医案教材主编。采访中,高新彦说:“文化”一词,西汉刘向在《说苑》中解释为:“籍文化以教,弗改加诛,中医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优秀灿烂的文化。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中医药文化史。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无数的医者对患者救死扶伤,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中医学如同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对世界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除了对中医理论研究之外,高新彦对医案学的研究也颇为独到。史书记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麻木案”,可谓一个怪病,历版各家学说教材都未详细解释,为此,高新彦用了不少晚上的时间分析出了医案的三个诊断要点和四个治疗要点,使听课的学生茅塞顿开。《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药大辞典》等许多中医药典籍,他几乎都翻了个遍,还经常翻阅很多中医药科普杂志。采访中高新彦介绍说:学习中医一定要勇于实践,早点临床。他的第一位病人就是他的一位亲戚,是在他学习一年后就开的药方,而且是个疑难病,他住在这位亲戚家里观察疗效,正是这样的及早临床实践使他积累了愈来愈丰富的经验。“中医药学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祛病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引发了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去体验中医的魅力,从而使中医药的防病治病有更扎实、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高新彦说。

在中医的世界里,有着他的满足与不满足:精神上的富足让他感到满足,而学海无涯同时让高新彦感到无法满足。回顾过去,高新彦坦言:自己不仅仅是教授、医生,更是一位中医文化的传播者。“从我参加工作算起,至今从事理论研究已有几十年了。对于中医文化,我有着特殊的感情,可以说我的一生都与它紧密相连,许多病人因中医治疗耗时长、见效慢而难以接受。我对他们说,身体就如同一部汽车,保养得好,可以开10年,保养得不好,很快就会报废。中医就是这样一种保养,不仅治病,而且养生。”他通过耐心讲解,帮助病人理解中医治疗的理念。“不过,我更愿意做一名中医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心愿。”高新彦对记者说。

从农家子弟到当上大学教授,成为知名的中医理论专家,高新彦从未忘记身边的这片土地。“咸阳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它又是秦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座城市的魅力源于它的天生丽质,更在于它历史文化的积淀、融汇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传统,有鉴于此,在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咸阳无疑是二者互相交融、和谐共通的桥梁。”高新彦说。“来咸阳几十年了,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这里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都成为我现在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的咸阳城绿树掩映,商业繁华,渭河两岸高楼耸立,使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文明气息相得益彰。”高新彦说。 (B)(12)

小资料

高新彦,宝鸡扶风人,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著名的中医理论专家,他曾经三次出席北京、南京、浙江武义举办的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编写了多部中医药科普著作,在报章杂志发表了《中华养生术,人类之瑰宝》等多篇文章。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2010年出席了全国中医药科普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荣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是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者。此外,他还先后做客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为广大老百姓宣讲中医文化知识,受到普遍欢迎。

新闻推荐

法门寺传奇

■本报记者李琼燕通讯员代昕在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扶风县法门镇,有一座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法门寺。一千多年来,由于供奉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它在中国佛教...

扶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