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各界导报 2020-09-23 07:12 大字

六营泥塑村游客摩肩接踵 传承人邰伟伟介绍凤翔木版年画历史 六营村中国泥塑文化园 大塬村新貌 凤翔木版年画登上中国邮票 党员干部走进紫荆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张维才 范宝军

华灯初上,凤翔县六营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劳作一天的村民汇聚在这里,吹拉弹唱,跳舞健身,一派和谐、多彩的乡村生活景象。

近年来,凤翔县把传承和振兴传统文化作为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依托先秦古都、西凤酒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做实文化传承、做优文化服务、做活文化机制,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丰富群众生活,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治理和振兴的硬支撑,走出一条文化强县的新路子。

◆大塬村:关学文化让人才“多”起来

“这座祠堂的主人,就是明代关学大师张杰,我们建祠堂就是为了纪念张杰先生,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凤翔县田家庄镇大塬村党支部书记冯忠虎告诉记者。

大塬村不大,但很有文化底蕴。仰韶文化、关学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都在这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据史料记载,明代关学大师张杰,字立夫,号默斋,出生于公元1421年,凤翔郑原里(今大塬村)人,21岁考中举人。后来以亲老尽孝为由还乡,辞官不出,精研经典,聚徒讲学,名重一时,世称“五经先生”。

2018年,以默斋先生座右铭“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命名的“进学园”项目全面完成,5000平方米的广场上,村史馆、默斋祠、进学亭、雕像、祠碑错落有致。看村史、重温“五经爷”的故事自此成为大塬人的时尚。

“五经爷”的精神化为了大塬人尊师重教的文化血脉。大塬村八九十岁的老人基本上都识字,是周边村子里最有文化的村。2003年,村民纷纷自愿捐款,新教学楼拔地而起。2015年,村小学撤并改为幼儿园。幼儿园围墙和操场建设缺乏资金,村民又纷纷捐款,完成了农村幼儿上学不出村的夙愿。9月16日下午,正逢幼儿园放学之际,用手推车推着老二来接送老大的80后妈妈小娟告诉记者:“太方便了,节省了去县城租房的费用,来回不到5分钟。”

从2003年起,村上每年教师节都要开座谈会,看望慰问老师,从未间断。“这几年高考放榜后,村里还组织考上二本以上院校的学生和家长开座谈会,给予表彰奖励。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统计,该村优秀学子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足有百位之多,其中不乏大学校长、博士、高级工程师,村里每年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就有七八个,今年考了10个。”提起学生教育冯忠虎很自豪。

◆六营村:泥塑文化让乡村“火”起来

传统泥塑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文化光辉让如今的六营村大放异彩。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泥塑文化成为国家名片。六营村彩绘泥塑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泥塑作品“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被国家邮政总局选为2002年马年、2003年羊年及2007年猪年生肖邮票主图案,涌现出了胡新明、胡小红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和代表人物。泥塑凤尾鸡成为2017年央视春晚的吉祥物后,六营泥塑在外的影响力空前高涨,前来参观游览、购买泥塑的游客呈现井喷之势,使泥塑销售由季节性变成了常态。

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说,全村70%的农户从事泥塑生产,2019年全村泥塑收入1900万元。他拿出手机,打开一段视频给记者看:“春节期间15天,六营村人山人海,游客来了50多万,泥塑产品供不应求,泥塑家庭卖得最少的有6万多元,最多的卖了200余万元,泥塑成了金娃娃。宝鸡好人颁奖典礼和美食文化节期间,一个卖麻花的一天就卖了5车。”说起如今六营村的繁荣景象,廖卫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县委县政府和镇上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会一班人奋力拼搏,经过几年的努力,以传承民间工艺、彰显泥塑特色为标志的六营民俗村初具规模,一个崭新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将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紫荆村:红色文化让乡村“富”起来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6月29日,紫荆村党总支组织全村100余名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拉开了该村庆七一活动的帷幕。一大早,村上党员来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彭德怀纪念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讴歌党的领导,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用红色文化凝聚民心,这样的活动在紫荆村已经成为常态。

1948年3月,彭德怀元帅指挥发动了西府战役,战役中一次重要的前委扩大会议在紫荆村召开。根据这一历史事件,2016年,紫荆村在彭德怀元帅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原址的崖上修建红色革命主题广场,并对遗址会议室、电讯室、作战室、岗楼等进行加固复原,成为凤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让紫荆村的发展有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文化带来的旅游热潮让紫荆村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如今走进紫荆村,红色革命主题广场、蒙元主题文化广场成了人们缅怀先烈、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村上大型超市、酒店等商业服务设施也不断完善。

千亩油葵盛开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下一步我们要做到四季有花,春季油菜花,夏季向日葵,秋季紫荆花,冬季玫瑰花。”村党总支书记屈高信说,“红色文化凝聚了党心和民心,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现在党员和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红色文化在大家心里扎根发芽,大家心气高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劲头更足了。”

◆南小里村:木版年画让历史“活”起来

凤翔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南小里村为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发源地。南小里村邰氏、尉氏、常氏、王氏家族祖案记录,公元1506年这些家族已有20余户从事年画生产,至今已经传承延续了600余年。上世纪50年代,凤翔木版年画尚存690余种,鼎盛时年产销量达600余万张,数百年间凤翔木版年画流行于陕、甘、宁、青、川广大地区,深受群众喜爱。

邰伟伟是一位80后,小伙子高大壮实精神,是木版年画县级传承人。据他介绍,每年有大量的国内外友人前来参观研习,西安美术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把传习所确定为实践教育基地,全国21所著名大学长期前来参观学习。2019年,南小里村木版年画20代传人邰立平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非遗传承人称号。

邰伟伟说,木版年画传承了几百年,作为传承人他不能让年画这一艺术瑰宝在自己手里没落。他现在团结了十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上一代老传承人的指导下,倾力于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创新,他们正在探索把动漫艺术元素引入到年画的创作之中,力求让古老艺术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人们生活的艺术珍品。镇村也正在筹划建设南小里木版年画主题广场、南小里木版年画陈列室、木版年画文化墙,以研习所为基地,吸引学生和家长前来观摩、创作木版年画,形成凤翔木版年画“新创作、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带动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民族文化是我们各族人民的根,是特色旅游的魂。农村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滋养,乡村治理和振兴更需要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站在新起点,凤翔县正努力奔跑,奋力追梦,用美丽风景书写出动人故事,用发展新篇章唱响新时代赞歌。

新闻推荐

强化文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马中平一行来宝鸡调研

9月8日至10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马中平带领调研组来我市,就“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进行...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