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助留守妇女就业增收 “能在家门口就业,是过去不敢想的”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7-25 03:35 大字

7月17日,在贵州凤冈县凤翔社区的永羚鞋业加工厂,10多名妇女正在有序地上线、车鞋、翻鞋、缝底。刘芬也在其中,熟练地为棉鞋纳鞋底。

2018年1月,44岁的刘芬一家从永安镇龙山村搬进凤翔社区。在家务农多年的她只懂得做些农活,而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在社区中有近千人。“能在家门口就业是我们过去不敢想的。”刘芬说。

近年来,随着异地搬迁工作的推进,不少农村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就业成为能够让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定心丸”。

位于龙泉镇的凤翔社区是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来自该县13个乡镇的1505户6432名搬迁居民。凤翔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妇联主席、工会主席游绍英告诉记者,社区依托集体经济实体,与县人社局联合引进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社区就业创业园,吸纳了社区300余名留守妇女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为了让刘芬能够实现就业,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她进入鞋厂,并通过15天的集训,如愿成为一名工人。“没搬下山之前,吃饭是靠天气,天气好庄稼才有收成。养猪是靠运气,运气好猪没生病才养得活。”她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说道:“现在搬到社区以后,每天从事鞋子的生产、加工工作,一个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到3000元,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收入了。”

永羚鞋业加工厂负责人李永琴告诉记者:“厂内共有68名员工,大部分是社区内的居民,做熟练了一年可以挣四五万元钱,欢迎社区内有劳动力的居民,来我们工厂通过辛勤劳动致富增收。”

在贵州,目前共有925个像凤翔社区这样的安置点;截至今年6月20日,贵州完成搬迁任务16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已经从“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农民到工人,搬迁群众如何实现身份转变?

据贵州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省妇联支持的扶贫车间第二期培训正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开展,通过技能培训让农闲在家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从事服装加工等工作,拓宽增收渠道,助力精准脱贫。此外,贵州省妇联整合多方资源,鼓励巧手脱贫示范基地、手工企业落户安置点,带动搬迁妇女创业就业。比如,妇女手工示范企业遵义市凤冈华鑫鞋厂,就在当地妇联的支持推动下落户到凤翔社区和务川县大坪青山社区两个安置点,带动400余名搬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新闻推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打好“五大战役”

本报讯(记者牛小宁通讯员李仓怀)7月9日,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宋建国一行来到他联系包抓的凤翔县紫荆村,与市烟草专卖局、县农村农...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