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籍著名书画家史文集:修行笔墨间画写万物美
艺术成就
史文集,字历久,号梅庵,陕西宝鸡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宝安区文联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及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另有作品被河南翰园、宋林,河北获鹿,陕西东湖等碑林勒石收藏。
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深圳市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加拿大安大略列治文山市美术馆等众多中外著名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陆续出版了《文集书艺》《史文集书画》《史文集画作选》等著作。
在书画名家史文集的生命中,有两个地方至关重要——宝鸡和深圳。一个让他开启了追寻艺术的跋涉之旅,一个让他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从宝鸡到深圳,史文集从一个秦川小伙成长为一位书画家,这段走了几十年的路,风雨兼程,影响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艺术。
幼承家学文化积淀启心智
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凤翔县,不仅民风淳朴,还有充沛的艺术养分——传统版画、皮影、马勺脸谱、生肖泥塑等都在这里“诞生”。
1962年,家住凤翔县范家寨村的史道明喜添一子,起名史文集。或许是受到土地的滋养和父亲的影响,少年时期的史文集饱读经史子集,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巍峨的秦岭、蜿蜒的渭河,让史文集从小对线条艺术尤为偏爱,在他眼里,一笔一画、一钩一捺,都有着别样的美。对书法和国画的钟情,大概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上世纪70年代末,年仅十几岁的史文集凭借天资和努力,给别人写美术字、画海报、写店铺招牌等,虽然辛苦,但磨炼自己的同时,也让他得到了更多人的赏识,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史文集说:“那时候一个月能挣60多元钱,比一般工薪阶层的工资还高。”可见大家对史文集书画天赋的认可。
“要想在书画艺术上有所建树,不能仅凭天赋,还要好学多问、虚心求教、潜心研习、下苦功夫,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有突破、有创新、有造诣。”史文集深谙其道,于是,到了1980年,18岁的史文集如愿以偿,进入家乡最高学府——凤翔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中,他饱读诗书,临帖作画。此后,他继续进入西安美术学院深造,在艺术的殿堂里锲而不舍、求教百家。回乡后,他师从名师梁伯载,后来又多次拜访李子青、张志道、王济、任步武、宋志贤等名家,从这些大家身上汲取营养,增强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力。
纵情笔墨异乡耕耘露锋芒
史文集取得的成就,来源于他对艺术追求的初心。
一双腿、一双手、一支画笔、一串串脚印……史文集将勤奋与刻苦印在了秦岭深处,烙在了渭水两岸。凭着对书画艺术的初心与执着追求,他一步步筑起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阶梯。
1992年,一场别开生面的个人画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主角便是刚到而立之年的史文集。“这场展览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史文集告诉记者,当时,中央电视台对那次展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报道,还吸引了不少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外国友人欣赏参观,那场景令他至今难忘。
一炮而红的史文集,1993年选择了南下深圳。很多人不解——北京才是政治文化的中心,而那时的深圳则被称为“文化沙漠”,但在史文集看来,深圳却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在这个年轻、开放、极具包容力的城市,他会有更为广阔的平台。
初到深圳,人们对书画艺术缺乏热情,但这样的环境,却点燃了史文集干事创业的激情。“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而艺术是对外开放的载体之一。”史文集认为,在商业氛围浓郁的城市里,同样需要艺术滋养。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圳名人馆为他敞开了大门,一场个人书画展全方位展示了史文集的书画作品——那雄浑的山、妩媚的水,气韵生动,浑然天成;风土人情、花鸟鱼虫,无论是墨之深浅、浓淡虚实,都彰显着其清劲俊逸、雄健流畅的深厚笔功。这次画展,让深圳人一夜之间记住了这位来自陕西的书画家,也记住了他意境高远、磅礴大气、形神兼备、自成一格的作品。
博采众长挥毫落纸皆是宝
初露锋芒的史文集,并没有故步自封。“国画和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有东方神韵。”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仅给予史文集创作的源泉,也培养了他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的人格素养。他认为,只有潜心研究古今各家各派的风格技法,不断深入生活实践,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大胆改革创新,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创作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遍访名师为谦恭、好学的史文集打开了博采精取的大门,同时,也引起了著名学者、书画大师文怀沙的关注,并收他为徒。文怀沙的谆谆教诲,使史文集的艺术境界有了更大突破。出于对这位弟子的喜爱,文怀沙常常带着史文集拜访艾青、沈鹏、刘炳森等文化大师,促使他向艺术更高峰攀登;博学多识的大师们悉心教他做人作画,使他的创作日益精进。
“一幅作品面世,不管是赞也好、骂也好,只要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反响,都是好事。”史文集告诉记者,1996年,《史文集书画》出版时,他曾专门托朋友帮他收集对自己作品有批评和建议性的文章,促使他不断反思自己的创作,找出其中的不足。
执着、担当,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史文集逐步成长。1998年,他开始担任深圳宝安画院院长;同年,他回到母校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如今,经过多年的艰苦历练,史文集厚积薄发,成为一位书画俱佳的艺术家,其笔下的山水既朴实雄浑,又简远静谧;花鸟既清隽洒脱,又简洁雅丽;人物既劲健雅逸,又清净秀润。书法作品亦取众家之长,笔酣墨饱、丰厚雍容,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可谓“挥毫落纸皆是宝,点点墨痕也成金”。
情有独钟吾以吾心荐故乡
熟悉史文集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很有诗意的雅号——梅庵,既古典又幽静,一如他的书画风格。“这其中蕴含了无尽的乡愁。”一句话,史文集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小时候,到了秋冬之际,百花凋零,但漫山遍野的梅花却迎风绽放,这样的坚强不屈和高洁品质陶冶了我的情操。虽然我现在身在南国,却常常念起北方。”
作家能将感受见诸文本,同样,书画家也能将情感融入书画艺术里。读史文集的书画作品,画境里不断跳跃的关中元素,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无不彰显着难舍的故土情结;书法作品中张扬、洒脱的线条,活脱脱就是秦人直爽憨厚的写实。这些关中情愫,将他对家乡的一往情深表露无遗。
2015年,史文集艺术馆在深圳旭生美术馆落户——北方的山,北方的水,记忆深处粗犷的黄土地,还有那关中的梅香……他用彩墨述说着人生,用艺术还原了生活,让更多的观者获得回归自然的精神洗礼,感受到强烈向上的激情,也为“梦中的故土”打开了另一扇“走出去”的大门。
“我是用情感来创作书法和绘画的,书画能抒发出我的内心世界。”经过多年的艺术创作,史文集参透了艺术的真谛,他认为,书如其人,画亦如其人。书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表达,更多的是向世人传递一种独有的艺术感悟和情感诉求,表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崇高的情怀。
离开家乡三十载,梦里方知身是客。静下来的时候,史文集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山水和人情,惦念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最早加入深圳陕西促进会的会员之一,多年来,史文集在两地项目引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尽心尽力。关于家乡,他有着更多的想法和热情——如何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如何发展苹果产业、如何进行书画艺术的创新……提及这些,他眼中立刻透射出殷切的期望,也透射出他对故乡的情怀。
“故乡,是值得一辈子铭记和牵挂的。”采访结束时,史文集展开宣纸,提笔疾书,一幅洒脱飘逸、恢宏大气的书法精品便跃然纸上——“巍巍秦岭兮浩浩渭水,河岳隽秀兮人文荟萃;煌煌新城兮赫赫古邑,生机无限兮魅力无比;开放创新兮崇德尚礼,唯我宝鸡兮多彩绚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期,到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西府出击”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市委统战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税...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