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馆藏墓志记载大唐平叛史实 郭晞追随父亲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
未满16岁便随父征伐,屡建战功;与唐朝名相杜黄裳结为莫逆之交,成为一生好友……昨日记者获悉,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郭晞墓志》记载了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郭晞(733—794)戎马征战的一生。
与大唐名相结为莫逆之交
有才华的士人之间,常有伯牙遇子期的知己之情。“望望离心起,非君谁解颜”,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山园秋晚寄杜黄裳少府》一诗中表达的正是士遇知己的感叹。“郭子仪第三子郭晞与杜黄裳的相遇相知,也堪称一段佳话。”据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专家介绍,郭晞的朋友杜黄裳,字遵素,出身于京兆杜氏,博学宏辞科(博学宏辞科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进士。进士及第后,曾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从事,后历任侍御史、太子宾客、太常寺卿。唐宪宗监国时,被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他学识渊博,文辞优美,通达权变,有王佐之才,是唐代名相之一。
杜黄裳坚定地主张削藩,与唐宪宗的政治抱负不谋而合。他向皇帝积极进谏,举荐有为将领,是宪宗朝能够掌控夏绥银、平定西川、收复两河一带的重要推手。杜黄裳在任郭子仪幕府时,因其才能和政治主张深得郭子仪器重,与郭子仪之子郭晞关系堪称莫逆。两人年龄相仿,政见相投,成了一生的好友。郭晞卒后墓志铭由杜黄裳撰文可谓不二之选。墓志如同为郭晞作了一篇传记,记了郭晞随父征战的大小事迹,既有对剑拔弩张的战事紧张氛围的描述,又有对郭晞言行的详细记述,对郭晞被俘一事直笔而言,全文遣词造句尤为生动精当,使人仿佛走进了时空通道,目睹了郭晞的人生轨迹。
追随父亲郭子仪屡立战功
“天宝末,逆安起幽,僭窃中夏。玄宗命尚父统朔方之师,东向问罪……”《郭晞墓志》记载了郭晞跟随父亲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时,参加了著名的香积寺会战。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唐将安禄山和史思明等叛变,举兵南下,攻陷了洛阳和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市)。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其子李亨逃往灵武(今甘肃灵武县),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调驻守西北各地的兵将,并借用回纥等族武装,由灵武南下,以凤翔为根据地,对盘踞长安等地的安禄山军发动了反攻。“至德二年(757年),郭晞跟随父亲郭子仪在长安南郊香积寺击败叛将安禄山部,收复长安。”据专家介绍,郭晞此后参加了“仆固怀恩叛乱”,立下汗马功劳。广德二年(764年)正月,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叛乱,纠合回纥、吐蕃十万余众进犯京师,郭晞率领朔方军先后多次打败了仆固怀恩等。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郭晞在家守丧。遇朱泚叛乱,他未得离长安。朱泚派人找郭晞,欲令他掌兵,他佯装有病不语,随后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德宗行营。朱泚之乱平息,他随皇帝还京。官至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贞元十年卒,追赠兵部尚书。
凤栖原上埋忠骨
郭晞的妻子名叫长孙璀,其高祖为初唐重臣长孙无忌,官至太尉、赵国公,为凌烟阁第一功臣。曾祖长孙冲,娶唐太宗嫡长女长乐公主为妻。唐高宗显庆年间,长孙无忌失势而死,其家族成员悉数被流放岭南,直至十多年后的唐高宗上元年间,才受平反追复官爵,并返回长安。尽管此时返回中原的长孙氏后人早已失去政治影响力,但仍然不失为名门望族之后。
长孙璀的祖父长孙绚,曾任右屯卫兵曹参军。父亲长孙元适,曾任通州刺史,赠兵部侍郎。“中古时期,世家大族间盛行门第相当的联姻,士族之间普遍彼此通婚。”据专家介绍,唐天宝八年(749年),15岁的长孙璀与郭晞成婚。乾元二年(759年),郭晞以功被封为太原县开国公。大历七年(772年)郭晞以朔方节帅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长孙夫人则被朝廷封为鲁郡夫人。贞元九年(793年)四月长孙璀逝于长安亲仁坊,先郭晞一年而卒,享年59岁。郭晞死后,朝廷赠其为兵部尚书,并与先前亡故的长孙璀一同安葬于万年县凤栖原郭氏家族墓地。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长孙璀墓志》也是由杜黄裳所撰,记述翔实措辞优美,用典精妙。
新闻推荐
有微博网友爆料称,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南涌社区下辖各住宿场所,被当地派出所要求“盯梢”记者。知情人告诉媒体,他是“南涌旅...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