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古今大事记·明朝(1368年—1644年)

延安日报 2019-05-07 11:33 大字

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朝廷颁行《教民榜文》,规定每里设老人三、五、十名不等,报名在官,剖决民间词讼。里老专为听理词讼而设。里老犯罪,地方有司不得擅自拿问,被称为“方巾御史”。(《明代县政研究》)

同年洪武年间,河东行盐地方,属陕西者,西安、汉中、延安、凤翔四府。(嘉庆《延安府志·盐法》)

同年完善驿路驿站。通延安府的驿路,由宜君入境,中部有翟道驿、三川驿,鄜州有鄜城驿,甘泉有抚安驿,肤施有金明驿。延安东北驿站:延长有甘谷驿,延川有文安驿。延安西北向驿路有:安塞驿、招安驿,保安园林驿、保安县驿。这些驿站都有固定场所和编制人员,由此通到沿边各堡塞。(弘治《延安府志》)

明洪武年间 1368年—1398年

肤施县知县何原华创建肤施县学。(弘治《延安府志》)

同年置敷政巡检司(注:今甘泉下寺湾村老城子)、直罗巡检司(注:今富县直罗村)、鄜城巡检司(注:今洛川土基鄜城村)。巡检司主缉捕盗贼、盘诘伪奸。凡在外各府州县关津要害处俱设,率徭役弓兵警备不虞。(《明史·卷四十二·地理志三》)

明惠帝建文三年 1401年

巡检使李思敬重修甘泉圣水泉。(《甘泉县志》)

明成祖永乐三年 1405年

推行屯田制度,拨给延安屯军耕牛,每百名将士以四十头计。同年,延安蝗灾。(《陕西省志·大事记》)

明成祖永乐六年 1408年

诏令将原建于四乡的预备仓移至城之内。此后,预备仓对普通百姓的援助力度削弱。(《明代县政研究》)

永乐年间 1403年—1424年

向延安大量移民。完善驿站网络,除驿站外,还建起通往各乡里的驿铺,完善了城乡邮驿网络体系。(弘治《延安府志》)

明成祖永乐八年 1410年

秋延安阴雨六十多天。(康熙《延安府志》)

明成祖永乐九年 1411年

五月鄜州大雨,山水骤发,冲塌州城东北隅。(《陕西省志·大事记》)同年周衍中“萧时中榜”进士,是延长县科考以来的第位进士。(清嘉庆《延安府志》)

明宣宗宣德三年 1428年

诏令州、县医学改为惠民药局。此后,延安府及所属各县均设“惠民药局”,习惯仍称之为“医学”,为军民医病给药。(弘治《延安府志》)

同年延安、甘泉、延川、延长、安定、洛川、中部诸县秋霜,旱田几无收。(《陕西省志·大事记》)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年

十一月安定县大雪十四昼夜,深七尺,人畜死伤甚多。(雍正《安定县志》)

明宣宗宣德十年 1435年

九月陈镒为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兼督延、宁边备。(清《延绥镇志·卷五》)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

设延绥镇(注:镇治在绥德城)。延绥镇设延绥巡抚府,职官巡抚总揽全镇军民政务。下设神木、榆林、靖边三个兵备道(后称东、中、西兵备道)、河西分守道,统领庆阳府、延安府和绥德州、葭州以及延安府肤施等九县境内各卫所所属城堡寨的军民政务。东、中、西路兵备道,各设按察司,管理粮运、屯田、水利、盐务等事宜。(万历《延绥镇志》)

同年苏州昆山人杜汉以先世军籍占额延安,后入宁塞,以勇武授百户。子杜桐,万历年间延绥镇总兵官;杜桐弟杜松万历三十年任延绥、蓟州、山海关等总兵官,为明撒尔湖战役总兵之。杜桐子杜文焕,万历四十三延年赴任宁夏总兵官。杜文焕子杜弘域,天启七年任总兵官。杜氏家四代,为明晚期延安著名将帅之家。《明史·卷二百三十九·杜桐传》

明初延绥镇军马匹、草料全给。给马一匹、日料三升、草一束。正统初,虏贼远遁,始议牧马塞外,春夏在野,秋冬归城。在城之日,官给草料,团槽喂养。(万历《延绥镇志》)

(摘自曹树蓬、高建菊主编《延安古今大事记》)

新闻推荐

让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推进宝鸡文化旅游发展的强力引擎

□秦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具有最高竞争力。宝鸡作为文化资源大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旅游...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