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推进宝鸡文化旅游发展的强力引擎

各界导报 2019-04-25 01:00 大字

秦斌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具有最高竞争力。宝鸡作为文化资源大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得到提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在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用文化带动旅游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是着力解决有文化、缺挖掘问题。宝鸡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仰韶文化、姜炎文化和周秦文化印记遍布,人文积淀广博厚重,文化资源灿若星河。但由于对文化挖得不透、理得不细、凝得不实,致使各类文化主题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符号不够震撼。对此,一要深挖文化资源。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探寻众多历史遗存、工艺物件、风土人情、精神品质背后蕴藏的文化元素,把潜藏的、零散的,甚至遗失的文化资源收集起来,建立文化资源名录库,为繁荣文化市场、加速文旅融合提供丰富的资源储备。二要提纯文化精髓。根据地域、年代、性质和价值贡献,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规整,同类串联、同质合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标准要求进行衡量,理性抉择,去伪存真,取其精华,挖掘提炼精髓要义,理清各类文化的根脉经络,明确宝鸡文化的主流体系。三要凝炼文化神魂。从各类文化的主旨入手,找准适合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形象定位,融合宝鸡多元文化体系的精神内核,凝炼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符号,使之成为引领发展的文化地标,为建设旅游文化名城植入生机勃发的神韵和灵魂。

二是着力解决有文化、缺融合问题。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全市已有几个文旅融合的典范,但整体推进的领域还不够宽,层次还不高,文化资源还未转化成旅游产品。这就需要在文化产业体系中注入旅游发展手段,在旅游需求导向中融入文化产品,以深度的文旅交融为历史文化名城铸身筑体、丰神沁韵。一要紧贴旅游规划装点文化元素。按照文脉相承、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原则将文化元素嵌入旅游规划,明确什么地域建什么样的文化景观,展示什么样的地方文化符号,大到地产建筑、桥梁公园、标志雕塑,小到服务机构、道路命名、商品包装,都应具有地方文化烙印,形成整体文化意象。二要紧贴文化资源拓展旅游市场。依托周秦、炎帝、民俗、农耕、饮食等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高标准建设东方佛都、周文化景区、青铜器博物院等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古寺庙、古祠堂、历史遗址、风俗礼仪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寻根祭祖游、周秦研学游、宗教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等精品景点,以文化带动拓展旅游,以旅游弘扬传承文化。三要紧贴地域特色灵活演绎呈现。要对炎帝祭祖、周礼迎宾、三国战事等历史典故,通过大型实景演出和拍摄影视作品等方式,让尘封的历史觉醒;对马勺脸谱、剪纸、泥塑、刺绣、皮影、木版年画等民俗文化,采用工艺体验、情景演艺等形式,把流失的技艺追回来;对臊子面、擀面皮等地方美食文化,采取工艺展演、方言推介等方式,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带给游客难忘的体验。

三是着力解决有文化、缺包装问题。宝鸡文化资源富集、品位高,但文化市场不够活跃,行业不太景气,文化产品短缺匮乏、包装简单粗糙,产业体系不健全,资源利用和市场化程度低。为此,一要分类定位品牌。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思路,把宝鸡文化置身全国、全省的“大盘子”进行定位,厘清每种文化的优势和范围界定,找准每种文化的主旨和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体验群体,对所有文化进行分类分级,倾力打造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特色品牌,促进各类文化大放异彩、共同繁荣。二要延伸联接产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思路,积极发掘各种文化潜藏的市场价值,将文化特色和符号嫁接到社会产品的研发、设计、消费等各个领域,推动文化向旅游、加工制造、商贸流通和服务业等延伸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大众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与社会产业的共荣共生。三要充实占领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各类文化产品的“入市”机制,以太白山、法门寺、周公庙、黄柏塬等优势文化主体为切入点,推行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培育品牌输出的龙头企业,用足用活文化行业的“全产”资源,以持续稳定的供给、特色鲜明的品牌占领市场、推动繁荣。

四是着力解决有文化、缺传承的问题。文化的主脉是在不断的传承与开拓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当前,应高度重视文化传承这一短板弱项,着力促进文化与群众生活的贴近融合,推动文化精髓世代相传。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宝鸡是中华文明的滥觞,炎帝、文王、周公、张载等历史名人震古烁今。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历史积淀的宝贵遗产,全方位、多角度释放文化灵韵、展现人文精神,让宝鸡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文化自信,彰显着“一带一路”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二要丰富传承载体。文化的传承是乡愁的守望,要在创新发展中传承,依托传统节日和民俗庆典,推进周礼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文明乡风建设融合发展,聘请专业公司进行动态展演、游客体验项目的创意策划、建设运营,支持创作书、剧、戏、歌等文化特色鲜明的精品力作,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文化跨要素、跨行业、跨模式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记忆传承。三要打造非遗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辉煌历程。要在做好传承的同时,按照“非遗”标准,对各类文化主体进行精雕细琢,提升品质,丰实内涵,打造国粹,力争获得“非遗”保护,让所有文化精品像凤翔泥塑一样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作者系太白县政协主席)

新闻推荐

凤翔县范家寨镇“花”心思收获产业升级“果实”

记者芮扬邓锦龙通讯员陈伟四月时节,万物葱茏,繁花烂漫。步入宝鸡市凤翔县范家寨镇,犹如走进花的海洋,桃花、油菜花、苹果花、...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