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凤翔木版年画的匠人邰立平

各界导报 2019-02-18 01:00 大字

邰立平正在雕刻门神年画□记者李鹏文/图

宝鸡市凤翔县一带,春节贴年画是当地一项重要年俗。

在凤翔提起年画,就不得不说匠人邰立平。

位于凤翔县城以东的南肖里村是凤翔年画中心,根据祖案记载,邰氏家族早在明初洪武年间就从事木版年画制作,这门手艺传到邰立平这里,已经是第20代。

单纯质朴自成流派

在古城西安,过去年节时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会张贴四对八幅1.1米X0.6米的年画,画上分别是方弼、方相,上朝秦琼、上朝敬德,加官进爵、加官进禄,执锏秦琼、执鞭敬德。这八幅年画就是出自67岁的邰立平之手。

凤翔年画造型粗犷,色彩对比强烈,多为黑色线框加红黄绿蓝四色套印,在陕西民间年画中自成流派。邰立平说,城墙南门悬挂的“上朝秦琼和上朝敬德”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对。相传,唐太宗夜里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号,秦琼上奏愿与敬德立门以伺,果然一夜平安。后来唐太宗命画工照二人形象描绘了画像贴在宫门外,后世便沿袭下来。

一人撑起传承大旗

凤翔年画画风粗犷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邰立平介绍说,凤翔木版年画是用梨木当作版子,木质软硬适中比较细腻。梨木砍来后需要自然阴干6至8年才能雕刻。向他这样的熟练工,刻一副年画的板子也得近一年。

邰立平9岁时跟着爷爷邰世勤学画样。在他印象里,爷爷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年画、皮影、砖雕、石雕、画社火脸无所不精,是当地有名的“全把式”。

随着时光流逝,一些家传老画版的丢失,为恢复传统年画,邰立平沿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设法搜寻散落各地的画样,“我家中保存有几十个墨线稿子,我又从亲戚家找了几十个样子,后来,我还去了西安省艺馆……”

从1978年到现在,邰立平一共恢复了凤翔木版年画近500套2000多块版,包括门神、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和恢复旧板五大类。

从集市走向博物馆

“1978到1988年的10年间,大概是传统凤翔年画的最后一抹辉煌。”邰立平回忆说,那时候全县尚有上百家年画生产商,单是南肖里村就有六七十家,每到年关,来自西北各地的商贩还会前来批发年画;每到腊月,自己家中挤满了来自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的商贩。

后来随着胶印年画推出,老百姓很快接受了这种更结实更方便的年画,传统年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到了1990年,整个凤翔县只有邰立平一家在做传统年画了。

在现代印刷品的冲击之下,邰立平开始了转型探索。他尝试用宣纸印画,更精细地印刷。在做了一段时间资料年画后,他又将年画用的传统颜料换为国画颜料,以满足收藏者的需求。

时至今日,邰立平的年画作品已成为高端收藏品。邰立平的三个子女和儿媳都在做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工作。不久前,儿媳王怡璇设计的2000册凤翔木板年画日历作为一款文创产品,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被一抢而空。王怡璇说,希望通过更丰富的形式,让这项承载着民俗和美好寓意的中国传统技艺流传下去。

新闻推荐

糊 灯 笼 □千河

糊灯笼,也叫绑灯笼(框架由麻丝绑扎)。专门从事此行当的人,被称为“纸货匠”,他们平日里兼做红白喜事纸品。上世纪七...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