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红年味浓 木版年画韵味足
1月27日,王亚辉正在印制凤翔木版年画《福寿图》。本报记者马黎摄
本报记者杜朋举马黎
“箫里村娃娃一点点,拿着毛笔画神仙。”这句在宝鸡市凤翔县流传千百年的民间俗语,形象地反映出木版年画在箫里村的兴盛与传承。
“木版年画是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的结合,从宋代开始,就有关于箫里村木版年画的记录。”1月27日,凤翔木版年画制作工艺传承人王亚辉告诉记者,“木版年画最兴盛时,村里的群众过了春节就开始忙活,一直忙到腊月。在仓库里堆积成山的木版年画,进入腊月后几天内就会被外省来的客商抢购一空。”
因为印制出售木版年画,这里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随着近现代机器印刷的普及,传统的凤翔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受到了很大冲击。20世纪50年代,箫里村分为南小里村和北小里村两个行政村,但两个村的群众都没有丢下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即使亏本销售,也在咬牙坚持。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凤翔木版年画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北小里村党支部书记常宗鱼乐呵呵地说,近年来两个村共同加强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发掘、传承和创新,一些历史留存下来的印版被找了出来,一大批制作精良的木版年画重现市场。他说:“春节前村上会免费给群众发放门神等木版年画,让群众再次感受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凤翔木版年画的魅力,蕴藏在一套套手工刻制而成的印版中,蕴藏在一遍遍刷涂的颜料中,蕴藏在年画的一处处线条中。“制作印版必须选用10年以上阴干的梨木,这种木料木质细腻、不易开裂、吸水性好、耐腐蚀,可以长期保存。水性颜料必须靠经验手工调制,确保浓淡适宜,能够体现画面的特点。”说起凤翔木版年画,王亚辉如数家珍,“尺寸不同、套色多少都是印制的考验,稍有疏忽就会失败,特别是套色多的木版年画,在后面的工序出现问题,就意味着前面的活儿都白干了。但越是套色复杂的木版年画越受市场欢迎,拿现在的话说,叫附加值高。”
根据年画尺寸大小调试印床、安装印版、调制颜料、夹纸、套色、按压、风干、压平、裁边,一套单色木版年画从开始印制到完工,需要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而套色复杂的木版年画,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王亚辉说:“越到后面的流程,对工艺的要求越严格,比如说夹纸的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套色的色彩不能有一点点偏差。懂行的人对这些都特别看重。”
“过年不贴木版年画,怎么能叫过年呢?”83岁的凤翔县长青镇罗钵寺村群众李树栋表示,机器印刷的年画虽然色彩多,但总感觉少了一份韵味。
凤翔木版年画在民间有着严格的张贴要求,门朝哪边开、路向哪边走,都需要张贴对应的年画。“我小时候就因为把灶神的方向搞反了,被老人骂是‘倒灶’,没办法又到市场上重新买了一张。”北小里村村委会主任苏少辉笑着说,从那时起,他每年过年前买木版年画时都特别注意细节,也对木版年画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现在,对凤翔木版年画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北小里村、南小里村的凤翔木版年画合作社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腊月二十四,陕西省‘年画重回春节’活动就在我们村举办,还专门邀请外地的一些老客商代表前来观看制作流程、感受传统工艺,以求恢复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让凤翔木版年画再次走出陕西,在全国扩大影响。”常宗鱼说,活动非常成功,大家都期待着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传统工艺,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记者张伟通讯员李志红1月29日上午,2019年陕西省“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在木版年画基地村之一的凤翔田家庄镇北小里村隆...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