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积极探索“5+”模式 破解基层供销社改革难题有实效

阳光报 2018-05-16 01:20 大字

  实习记者 芮扬

  近年来,凤翔县委、县政府坚持“因社制宜、统筹规划、典型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原则,按照“产权换资产、存量换增量”的基本思路,积极创新举措,探索推进乡镇供销社综合改革“5+”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招商引资难、职工安置难、资产盘活难、设施改造难、效能提升难“五难”问题,服务能力、发展活力、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初步探索了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新路子。

  企业筹资+定向开发,破解招商引资难题。针对基层供销社运营亏损、基础薄弱的发展困境,采取供销社内部筹资、吸纳社会资本注入的方式,在距城区远、人口多、市场容量大、交易活跃的乡镇供销社实施定向开发、招商引资示范工程。彪角供销社通过自筹资金210多万元,开发建成了营业面积2380平方米的中心综合市场,招引客商56户,吸收零散摊点40个,职工变“股东”,收入得到了提高。近年来,全县17个基层供销社通过自发筹资、定向开发,累计招商引资3亿元,建设农资配送站16个、集贸市场6个、综合超市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供销社运营由“弱”变“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职工投资+买断产权,破解职工安置难题。采取职工全额出资买断房产权、供销社一次性收取30年土地租费的方式,对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基层社开发建设营业住宅楼,为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帮助职工就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联合投资+兴建资源,破解资产盘活难题。针对占地面积大、多年闲置的基层供销社资产盘活难题,采取供销社收取土地占用费,积极联合开发商投资建设的方式,改扩建商业综合服务体,全面盘活开发闲置资产。横水供销社联合社会投资1800多万元,将原供销社闲置场地改造成了2000平方米的新兴购物广场,为50名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资产置换+门店改造,破解设施改造难题。积极与建筑企业联合投资,通过建筑企业先行垫资建设、公开拍卖门店资产置换建设资金的方式,加快实施门店改造工程,对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经营需要的基层供销社门店进行新建改造。

  预收租费+市场改造,破解效能提升难题。采取向现有承包人或有意向经营者预收租赁费的方式,积极实施近郊供销社市场改造工程,在扩大城区或距城区较近的供销社的营业面积的同时,引导经营者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产科通道丢手机 医院监控成摆设

华商报讯(记者丁瑜)“医院过道丢了手机,调监控时医院称硬盘坏了!”近日,凤翔县产妇李女士称,医院作为公共场所,安防措施不完善,竟...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