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 崇仰圣贤敬厚土◎麻雪
周原故土是周文化的发源地,以周太王、周王季、文王、周公等为代表的周文化核心灵魂人物,建构起了敬天、尊祖、护宗、保民、尚贤、无逸、教化、贵老、明德、慎罚这十大因子,集中彰显周人的精神——厚德载物,并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
所以,说起历代帝王在宝鸡留下的诗篇,赞颂这些先贤的诗歌自然是少不了的。
唐中期,唐德宗在《李晟凤翔陇西节度兼泾原副元帅制》中一开始便说到“周之元老,以分陕为重”。在这篇皇帝表彰、勉励名臣——凤翔陇右节度使李晟的“制”中,起篇便以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故事说起。
周成王即位时年幼,便由周公和召公辅政。当时,西周天下不太稳定,周公和召公二人遂决定分陕而治。周公居守东都洛邑,召公居守西都镐京,二公共辅成王,治理天下。
唐德宗以此希望一方重臣李晟能够如周公、召公一样辅助自己。当然,笔者认为,提此典故更少不了李晟据守的土地正是周公、召公的“故乡”。
如唐德宗一样,清代时,顺治帝也在一篇《谕陕西诏》的起篇时说到“周弘大赉,天下归心。”语出《论语》之“周有大赉”。意思是周王大赏天下,天下人归心。也有解释认为,周朝得到上天的厚赐,无限光荣,使得天下人归心。
无论何种解释,都离不开周王朝所倡导的仁、德。所以,顺治帝才会在给陕西的诏书中说到这个源于本土的典故。
“先王既殂,长陨异都。哀丧腹心,未写中怀,追念伯仲,我季如何……”这首《哀慕歌》据传是季历所作。谁是季历呢?就是周王季,周文王的父亲。
这首诗歌中包含着“泰伯奔吴”的故事:周太王有子三人,即泰伯、仲雍、季历。周太王很喜欢季历的儿子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认为周族可以兴于文王,欲传位给季历,然后再传昌。于是,泰伯与仲雍为了不让父亲为难,便离开去了吴地。
《哀慕歌》便是季历追念父兄的作品,可以看出泰伯、仲雍、季历的手足之情。更可以解读出泰伯知书达理、顾全大局、仁爱谦让的德行。
清代《重修凤翔府志》记载,这首诗歌是后人仿季历所作。
《哀慕歌》是否是周王季的亲笔之作,其实也无所谓,我们能从诗歌中读到的更重要的是“厚德”的品质。
周文化所倡导的“仁德”在中华大地传扬,并得到儒家文化的继承发扬。而宋代张载所创立的关学便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学派。
张载居于眉县横渠时,教书育人,以德立人,使关学大盛,学者辈出,关中民风为之一变。他去世后,很多文人、学者写下凭吊的诗文,这其中不乏南宋皇帝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在《祭横渠张子诗歌三章》中写道:“大儒张子,斯文之宗。皋比传易,订顽训蒙。典祀清庙,礼乐修隆。神其来临,道德攸崇……”诗中溢满对这位大儒的崇敬之情。
在关中地区,张载所倡导的“耕读传家”“勤俭人家”更是深入百姓心中,今天不难看到很多农家院落的门匾上都有这样的家风训导。
位于陈仓区新街镇西北的吴山,是我国五大镇山之一,被誉为“西镇”“天下第一名山”等。据记载,西汉时期,曾有 11位皇帝来吴山祭祀,隋、唐、宋、金时,吴山也被历代帝王加封。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作《祭西岳华山西镇吴山文》,曰:“维神磅礴西土,为是方之岳镇……”
这是朱元璋在有效地防御北方蒙古入侵后,乞求华山、吴山护佑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写实地说到布防情况,最后又说:“朕心有所不安,特告神知,命将率兵前行进讨。惟神鉴之。”可见,这座位于宝鸡的大山在明太祖心里有着如神般崇高的地位。
无论古之帝王对吴山有着如何的崇拜,但在今天,这座山已成为旅游胜地。尤其是近几年,吴山吸引了诸多画家、美术学院的学子前来写生,这里也因此发展起了“卖山水”的写生基地,居住在吴山的百姓因这项产业的发展,鼓起了腰包。笔者认为,这实实在在的实惠,比起古之帝王对吴山的崇拜,更来得有价值、有意义!
古之圣贤,月无月无厚土!历代帝王对斯地、斯人的赞誉,见证着古陈仓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百姓的繁衍生息,更保证了这方沃土的永盛不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西凤酒,东湖柳,西府曲子,姑娘手,想来凤翔跟我走……”随着一句清脆的童声西府方言响起,一首名为《醉美凤翔》的歌曲在搜狗、QQ等各大音乐网站上热播。日前,凤翔籍川剧变脸传人卫东发布新歌《醉...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