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凤翔血池遗址发现 字陶文畤首次用实物证明史籍中“畤”的存在

宝鸡日报 2017-06-27 17:03 大字

本报讯日前,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首次发现“畤”字陶文,是迄今为止对相关疑似“畤”文化遗存属性判断的最直接实证, 也是上世纪20 年代以来对相关“畤”准确性文字标识的第一例。

“畤”音“至”,是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据记载,秦汉时期,雍城曾先后拥有“ 四畤”和“ 五畤”。也就是说,当时的国家祭祀,就在都城西边的雍城,也就是现在的凤翔地区举行,秦代有四座,汉代有五座这样

的国家级的祭坛。

2016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联合组队,对一直有传说和典籍记载相印证的凤翔雍山血池遗址进行发掘,其成果位列2016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整理出土陶片时,在汉代瓮残片上发现了“上”、“上畤”的文字(见左图)。血池遗址考古领队、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田亚岐研究员说:“这些陶文的字体接近隶书。这几个字应该指的是‘吴阳上畤\’。”在血池遗址发现这个实物证据,可以推测出从先秦到汉代,雍城祭祀格局的变化。由于“畤”一直是古籍中的记载,从未有过实物证据,而这个陶文的发现,第一次证明了“畤”存在的真实性。

根据血池遗址的位置、建筑构件的遗存、各种功能性建筑遗址的分布,田亚岐推断,血池遗址就是汉代“北畤”。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先后建立了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四个祭坛,称为“雍四畤”。西汉早期,在继承秦人四畤基础上,增设北畤,形成完整“雍五畤”的祭祀系统。

为什么“北畤”出现了带有“吴阳上畤”文字的陶器?田亚岐认为,秦时期对“雍四畤”是分别祭祀的,而到了汉代,皇帝则一次性完成对“雍五畤”的祭祀礼仪。“北畤”的建立,其实就是汉代对秦代祭祀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增加“北畤”的目的,就是将原先分布在不同地点的“雍四畤”重迁建于北畤的同一地点,以便让皇帝一次就可以祭祀天地四方。所以,在凤翔血池,埋藏的不仅仅是“北畤”的遗址,更有希望在周边发现完整的汉代时重新迁建的“雍五畤”。

本报记者陈亮

新闻推荐

血池遗址 发现“畤”字陶文 印证畤文化遗存的真实存在 揭示秦“雍四畤”到汉“雍五畤”的发展变化

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航拍图记者张宇明摄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此前因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备受瞩目。这座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大型祭祀遗址究竟还蕴藏着多少秘...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