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百多位秀才、举人、进士的家乡——淡家村 耕读为本传家久本报记者 于虹

宝鸡日报 2017-06-16 11:45 大字
淡家村是高新区八鱼镇远近闻名的村子,自古以来,村民以耕读传家为祖训。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之际,淡家村共出了 5名进士、 11名举人、 40多名贡生、 300余名秀才。即使到了今天,从淡家村走出去的博士、大学学子、入仕经商的成功人士等,也是比比皆是。

一个小小的村庄,为何能培育出这么多的人才呢?淡家村村民认为:“要求得生存,必须勤于耕稼,‘耕\’为生存之本;要求得发展,就得读书求学问,‘读\’是发展进步之路。”

说起村里的文化名人,村民首先说起淡家村人王麒,他是首部《凤翔府志》的主撰人。王麒在明孝宗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曾任直隶吴桥县知县。明正德年间,凤翔府知府王江命人编撰《凤翔府志》,志书初稿出来后,王江看了不太满意,就拿给好友康海过目。康海是武功人,状元出身,曾编修《武功县志》,是位方志大家。康海看完后,觉得内容不行,向王江推荐了淡家村人王麒编修《凤翔府志》。王麒经康海举荐,成为首部《凤翔府志》的主撰者。府志三年成书,上限夏商周,下限至明正德十六年,记述凤翔府所辖一州七县两千多年的史志资料,填补了凤翔府两千多年无志的空白。

淡家村明清两朝出了许多秀才,吴能操算是众多秀才里最有才学的一个。吴能操年轻时一直在凤州教学,一教就教了数十年,桃李满汉中,晚年回到家乡时,门下学生送过来一通德教碑,碑上大书“大恩师八品寿官槐庭翁吴老夫子德教碑”,落款是密密麻麻的学生姓名。这是宝鸡清朝同治年间的一段教育佳话,现今村里很多老碑残损不存,唯有该碑还完整地保存在淡家村一组。

数百年来,淡家村家家户户以兴学为乐、以耕读为本、以知识为荣。走在村子里,随便找个村民聊聊,就会遇上家里或亲戚家有大学生的。村民讲,村上原有个吴家祠堂,祠堂里有吴家的传家信条“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也有吴家人的朴素家训:扶贫济弱,同舟共济。如今,吴家祠堂不复存在,但吴家人的好家风还在,这笔精神财富仍在惠及淡家村人。

新闻推荐

凤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阳光讯(宋永强记者张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进会上,凤翔县作为全国县区代表在会上发言,介绍了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典型经验,受到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和赞许。近...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