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封神台 李泽
由明代作家许仲琳所著的小说《封神演义》,以三千年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为主线,生动表现了天界诸神经历的各种劫难、人世间王朝兴衰更替的壮观洪大、惊心动魄!其视角之广阔,气势之磅礴,情节之奇特,内涵之深邃,令多少人为之赞叹,堪称奇观,实不愧为中华传统文化星空中一颗极为璀璨夺目的巨星。传说在山底村往东,在扶风境内就是西周的东城门——杜城,往西在岐山县境内也有一个西城门——西杜城。据老人们讲,在文革之前这里还有好多庙,而且里面都供奉着封神榜里所涉及的各路神仙。我列举这两件几乎人人皆知的事实,仅仅只是要证明封神台遗址是可以考证存在的,一个真实的文物遗址被神化了,演绎出一个封神的神话,尽管我不信,却更来兴致,想看看姜子牙的崇拜者给他创造出怎样一个神秘莫测到人死后封神,视为神圣之地的封神台。
在阳光明媚的初夏里走到封神台前,我稍觉失望,被视为神圣之地的地方规模很小,似乎甚为简陋,几乎感觉不到仙气神韵。细看,是一个四方形高台上建筑着一座庙宇式的房子,比我想象中的高度差得远了,不过五十多厘米,仅有五六级砖铺台阶。构筑这个四方形高台的房屋砖头显得陈旧,倒是泛着某种历史的沧桑,却还是让我不能产生仙风神韵的神秘感。踏着溜光的台阶拾级而上,台顶上是封神庙,西边是一间庙宇式的姜子牙庙,也与我想象里的建筑规模相差甚远,甚至觉得粗糙,太不精细,太不讲究,这是姜子牙封神的地方啊!姜子牙、周武王、周文王的塑像端坐房中,无法判断像与不像,却泛不起任何神秘的气氛,须知姜子牙本身早已笼罩着半人半神的神秘色彩了。企望领受神话神秘的心理似乎没有满足,便平静地走下高台来,一个意料不及的保护封神台遗址的故事摆到眼前——
法门镇山底村共有703户,一千多口人的村子,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倾力保护国家文化遗址的精神令我由衷钦佩。在这群保护遗址的人当中,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十分醒目。她们是周颖秀和陈仙,两位老人一个77岁,一个75岁。村民自发组织建庙保护遗址时,周颖秀不顾儿女反对毅然投入保护遗址的大队,为了节省开支,当年已年过花甲的她坐着三轮蹦蹦车四次去岐山县购买木料。每天和村民一起上工地,亲自看工地、帮小工,只要自己能做的事她都亲自去做。每次送到工地的饭菜,她都是让民工们先吃,自己吃点剩菜剩饭。很多人不理解老人省吃俭用保护遗址的动机:这老太婆真是放弃神仙日子不知道过,去干那得不偿失的事情,甚至还引起了很多人的误解。98岁的已故老人史献典,曾在凤翔县当过副县长,原来的封神台遗址是一座五米多高的土台,人为遭到破坏后,吴献典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要是为了保护好这人类遗址,老人一掷千金,毫不犹豫出资一万多元。山底村做水泥生意的个体户史永利,为建庙保护遗址免费供应水泥。其实,这一群朴实的农民,为保护遗址建庙,求的是一种信念。
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个封神台天天迎来又送走如我一样的观光者,也少不了老人,除了对封神台的崇拜以及对神化姜子牙和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好奇心,还多了一种对一群农民无私保护遗址的真实故事的迷惑莫解,然而谁也不会永久放到心上。在现实意义里,封神计划也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改变,由于从原本的狩猎社会为主转向了农耕社会为主,自然神的崇拜也转变为了人神崇拜,殷商变成了西周。我至今解不开。紫府金符降玉台,旌幢羽盖拂三台。雷瘟火斗分先后,列宿群星次第开。纠察无私称至德,滋生有自序长才。仙神人鬼从今定,不使朝朝堕草菜。初看时本不觉得神秘的封神台,在我脑中一下子神秘起来,直到现在依旧神秘莫解。让人崇拜的封神台已经找不到了,我们到来时,只看到了一座庙。
新闻推荐
宝鸡机场建设驶入快车道 项目设计6个停机位可起降B737等机型
宝鸡机场列入国家“十三五”时期运输机场项目“盘子”的消息刚刚传来,2月20日下午,国家发改委调研组第一站便莅临宝鸡市,就宝鸡机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这标志着宝鸡机场建设驶入快车道。张帆...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