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致富路上,携手一起同行—— 合作社之家:农民的“笑声”与“心声”
兴平丰仪辣椒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分栋辣椒。
本报记者 卢新智 文/图
据了解,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约有31000家,可谓星罗棋布,遍地开花。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还让众多农民抱团闯市场,实现增产增收。最近,通过走访调查,在“合作社”这个大家庭里,记者听到了农民欢快的“笑声”,也听到了他们不满的“心声”。
“没有合作社,我家农活就干不下去了”
“没有专业合作社,我家的农活就干不下去了……”日前,宝鸡金台区硖石镇五七村农民魏银学说,他家6口人都是老弱病残,家里的耕地也都是溜溜田,前几年都无心无力种地了。但自从村上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家人的希望之火又被点燃。他说:“合作社,就是我的家!”
“合作社大型农机帮我家耕种、收获。过去光收种就把全家人愁死了。以前买农资总上当,现在合作社统一购买,既省心,又放心,还便宜。农产品统一销售,交易成本也降低了许多。”魏银学高兴地说,有了合作社,种地成本、负担和风险都下来了,但种地的质量和效益却上去了。
2013年初,村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联合收割机12台,播种机24台,装载机2台,拖拉机13台,驾驶员16名,管理人员7名。设立有市场营销部、采购供应部、技术服务部、综合管理部。农忙时每天根据进度安排生产。全村370户都自愿入社、入股,按股分红。370户出资入股土地3638亩,折合金额800多万元。收割小麦每亩仅划价40元。无人耕种的土地,也可流转到合作社,农户只需年底到合作社领取租金就行,避免了土地撂荒。
大型农机,一家一户买不起,合作社统一买,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解决了农户产销问题,也避免了农机闲置的弊端。据了解,在五七村农机合作社这个大家庭里,两年半来,合作社收入12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80万元,同时让利农民70多万元,给农民分红153万元。
“小偷村、麻将村”变成富裕村、文明村
陈仓区虽已撤县设区,但仍以农业为主。虢镇塬上的农民,因为农产品进城要下一个虢镇大坡,常常在此翻车,被人称为“百慕大三角”。加上种地又累又不赚钱,青壮年都进城了,留在家的人也不愿意种地。“不怕你笑话,虢镇大坡上有几个村子,过去很多人不愿种地,就去当小偷,或是打麻将赌博,打架斗殴。”塬上的中堡村村民罗海堂说,“农民没事干,就干起了歪门邪道。”
现在情况怎样?记者追问。“自从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这等事情就没有了。”老罗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绿丰源合作社于2009年3月成立,入社农民216户,流转土地1030亩,建起温室大棚400余座,种植各类果蔬30多个品种,旺季日上市量达到4万公斤,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在宝鸡市区建有48家直营店,供应大型超市12家,每天15辆车直接配送,还开通了“电商”销售网,仅去年销售额就达6000多万元,农民不但分红700多万元,还通过在合作社打工,在家门口当“产业工人”,挣工资1100万元。
现在就有200名女工,每月都能拿回两三千元工资,让人好生羡慕。农村妇女都打工挣钱了,男人们当然就坐不住了,也纷纷打工或搞三产挣钱。
日前,走进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的是生机勃勃,听到的是欢声笑语。这里,不仅是“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还是“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这里,不但果蔬大棚遍布,还有生态餐厅、垂钓乐园、音乐喷泉、花鸟林带……漫步其间,简直就是一个大花园和“天然氧吧”,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老罗说,往昔的“小偷村”、“麻将村”,如今都变成了富裕村、文明村……
“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不少社员都退社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当下三农诸多问题的一把“钥匙”。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令农民“伤感”的问题。
首先,成长中遭遇信任危机。“前几年牛奶行情好的时候,合作社把大家当爷呢,处处敬着,经常主动上门服务,解决销售问题,传授养殖技术,让大家很舒心。”渭南市临渭区一家养殖合作社社员吴万生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行情不好,合作社就不再好好收购奶农的牛奶了,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也不再有好脸色了。“只能同甘,不能共苦。这让大家怎么信得过呢?不少社员都退社了。”
“前年,村主任借走农户近200个身份证,说要注册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果,村主任假借了个合作社的虚名,只为自己服务……”商洛市山阳县一位山区农民向记者反映,像这样的情况还不少。据了解,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补贴有优惠,办起事情来也很方便。于是,近年来骗补、骗扶、骗吸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其次,内部管理漏洞百出。“当初合作社注册成立时,也有章程和财务制度,但只是借用照搬别人的。社员们虽然也签了字,但啥内容根本不知道。不到半年就矛盾四起,理事长也惹火烧身,只留下一堆烂账。”、“法人代表把合作社当成私人企业,一个人说了算,根本不管社员的合法权益。大钱小钱全让老板贪污了。”……这是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听到的农民的声音。
再次,金融贷款成为瓶颈。据悉,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主要依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贴,但金融扶持仍没有到位。目前,银行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主要是3到5万元的小额贷款,且还不面向合作社。“一旦有了好项目,合作社和社员只能干瞪眼白着急,没法实施啊。”凤翔县柳林镇农民尉乐乐如是说。
针对上述问题,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钢认为,首先,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尽快搭建起土地流转平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承包纠纷解决办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度。其次,要将放低注册门槛与加强监督管理相结合。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送和公示生产经营和资产信息,切实规范财务,强化信用和信誉建设。另外,对有产业带动、有社员支持、有地方影响的示范合作社,金融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
新闻推荐
渭河灞渭特大桥工程鸟瞰(刘博张大鹏/摄)本报记者郭军通讯员王剑陈兵编者按:近五年,是陕西水利发展最快的五年:一座座堤坝巍然屹立,护卫江河安澜;一处处水源工程互济南北,注入发展活力……也是陕西人民群...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