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 流动的风景线 800名“三秦学生记者”宝鸡凤县采访活动举行
“三秦学生记者”在采访中本报记者 陈飞波 摄学生记者们专心采访,认真记录本报记者 陈飞波 摄走进文庙本报记者 代泽均 摄学生记者采访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本报记者 王晓峰 摄采访气象观测站本报记者 代泽均 摄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本报记者 代泽均 摄到灵官峡采访本报记者 党运 摄学生记者采访中本报记者 王晓峰 摄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开好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让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三秦学子触摸历史、感知社会,我们勇做时代的新担当者,为此,用“三秦学生记者”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我们怀揣使命,更责无旁贷。
礼赞70年,讴歌新陕西。11月8日至9日,一列载有800余人的“三秦学生记者号”专列从西安奔赴凤县开展主题采访活动。在本报和曲江文旅的精心组织及凤县县委、县政府密切配合下,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西安国际陆港第二小学等4所学校积极参与,大家在走与看、听与问、学与思中,升华认知激发热情。通过这种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思政课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两天时间里,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100名三秦学生记者走进七彩凤县,用眼发现美丽,用心感悟历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对思政课教育“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一次生动社会实践活动。
凤洲文庙松柏青翠,殿堂肃穆。面对孔子的塑像,五年级学生张萱怡说,孔子门徒3000人,这些门徒的优秀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老师,真是万世师表。“腹有诗书气自华”,透过塑像,她依然能感受到孔子的高雅和高贵,她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孔子一样的人。
云朵是怎么形成的?暴雨怎么来得那么快?在气象科普馆,三秦学生记者们近距离了解了自然的奥秘。五年级徐美金表示:“古人很早就用甲骨文记录天气,而我们现在因为科技力量强大。预报不仅更准确,全世界的天气状况都能了如指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当看到铁路工人修筑铁路时的照片和场景时,五年级赵紫伊、武开颜深受震动。“这是用生命铺筑的铁路,是他们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凤县革命纪念馆,孩子们被革命先辈的事迹所感动。三年级学生徐佳茵说自己要学习先辈的精神,做新时代少年!
《夜走灵官峡》是著名作家杜鹏程写的名篇。当身处灵官峡时,陕师大锦园小学宣传中心主任孟朝阳表示,“这篇文章曾在课本里读过,现在看到实景,更是感慨万千。工人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太伟大了,杜鹏程文章太好了,我回去准备写篇《重走灵官峡》,也希望同学们都能铭记这次采访。”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祖国发展奋斗
初冬的秦岭是什么样?跟着三秦学生记者一起来凤县灵官峡看看:这里有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的山景;有让蜀道变通途的铁路英雄故事;还有杜鹏程先生的名作《夜走灵官峡》。在这里,孩子们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了宝成铁路的修建全过程,更看到了当年铁路工人为修建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
走过一座横跨嘉陵江的吊桥,孩子们正式进入灵官峡景区,这个景区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两个废弃的隧道组成。一边是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一边是秦岭大自然艺术馆。
宝成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该路线的建成通车,使原先需要一周的路程只需一天即可到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到灵官峡,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蜀道难。开山、凿石、架桥,老一辈铁路工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修建了这条铁路。“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宝贵的时间,努力学习开拓眼界,学习宝成铁路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初二二班班长赵子宜说。
“你们快看这些蜡像,他们在悬崖上施工。”一位学生看到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中的1:1仿真人,急忙喊背着相机的同学来拍照。这个文化体验馆更像一部时光穿梭机,通过高级影音技术、场景再现、实物展示、照片展示等一系列方式将孩子们拉入到那个艰苦的年代,“数万筑路英雄们用铲子、凿子、锄头等简单的工具战胜了大自然,让宝成铁路成功通车,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精神感动了我们在场的人。”闵若珊同学说,她的本子上写着参观宝成铁路的心得。相信经过精神上的洗礼,大家一定会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初二三班班主任冯老师说:“孩子们平时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这次来到外面看一看,尤其是来到原来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课文《夜走灵官峡》就在眼前,对这篇文章领悟得更加深刻。”
触摸红色印迹坚定爱国情怀
作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景点之一的工合历史陈列馆,赢得了学生们一声声赞叹及敬佩。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初二二班带队班主任刘鑫,现场让孩子们拿出笔和本子把相关的代表人物记录下来。
现场采访的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老师你看,这个是工合运动的旧址,特别漂亮。真想“穿越”时空,回到他们身边采访一下,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
从历史陈列展馆走出,大家缓步爬坡,走到了路易·爱黎及乔治·何克的旧址、机械陈列区,同学们纷纷涌到机械陈列区旁,睁大眼睛惊奇的看着这些失去生命力却又散发着时代精神的尘封机器。其中不少有绘画兴趣爱好的同学更是拿出绘本现场描绘,他们告诉老师,要把这些有历史意义的东西记录一下,回去让爸爸妈妈一起学习。
返回路中,不少学生感叹,红色景区赋予的时代意义很重要,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爱国情怀。
了解气象科普知识提高学习科学兴趣
“防灾减灾,气象先行。自动监测,覆盖城乡。”这句口诀为我们揭示了气象站的重要性,但大家又知道气象站的仪器是如何探测风向的吗?我们又是如何对天气预报进行精细预测的呢?”凤县气象站科普讲解员李景鸽通过幽默诙谐的提问,唤起三秦学生记者们对气象科学知识的探索与兴趣。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了解气象知识,凤县气象局工作人员不仅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还通过多媒体方式向三秦学生记者们介绍了灾害天气的预警及自我保护方式,让三秦学生记者们来到室外测量基地,近距离感受如何测量风向、风速、降雨量、温度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因素。
参观现场,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五年级五班的唐瑞涵用自己稚嫩的画笔描绘出自己所了解到的气象知识,“我以前只知道电视里会播报天气预报,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知识都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讲解员叔叔的细致讲解,我学到了很多,所以想把它们都画下来,我以后要多学习有关气象方面的书籍和知识,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在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带队老师蔡力娜看来,此次通过气象局的参观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到气象观测是由一系精密测量的数据提供支撑着。“平时我们看到的天气播报看似简单,但其实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而且是一件复杂且细心的工作,这让还在学校的学生们了解到每一份工作背后的不易与辛苦!同时,这次三秦学生记者走进凤县社会实践,不仅让孩子们贴近大自然,感受到深秋之美,也培养了学生们从小对科学对气象的热爱,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进一步丰富了气象科普知识,提高了他们尊重科学、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打造精彩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除了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四所学校都派出了老师全程陪同。报社、学校、旅行社,携手合作共同护航打造一场精彩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些带队老师中,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德育主任李少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起话来思路清晰,做事情有条不紊,对孩子们在途中的各种问题,也总是耐心细致地回答和解决。
此次陕西师大奥园学校的102名学生记者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其中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因此活动中的各项组织工作也更加困难。但在李老师的带队下,学生记者团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队伍秩序井然。尤其小学生们每到一处学习点,都拿着采访本认真做笔记,或趴在墙上,或蹲在地上,认真的模样,成为此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采访中,李少鲁老师告诉记者,此次三秦都市报组织的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活动,对师生们来说特别有意义。让学生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感受不一样的学习实践。本次行程中的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就给很多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导游讲解、场景再现和图文展,老一辈铁路工人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精神特别感染和激励学生们。
在李老师看来,这也正是思政课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的意义所在。“对小学生们来说,现在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期,通过这种形式的正面引导,让学生们接受最直观的教育,学生们一定会收获颇丰。”
据了解,本次活动结束后,陕师大奥园学校将会组织学生以班级图片和学习心得的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还将组织特殊的“班队会”课程,邀请参与学生在课上对本次活动感受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此次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正值立冬时节,也是第20个记者节之际。我们携手800名三秦学生记者一起,心怀新闻理想,探寻奋斗的意义!
记者手记
你们努力的样子,真美!
从关中大地穿越秦岭腹地,从古城西安到七彩凤县,绵延几百公里的路上,800名三秦学生记者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走进历史的记忆。学习革命前辈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让思政课真正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也真正体会到了做记者需要具备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这些三秦学生记者,有中学生,有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有的几乎没有单独离开过家。忘了带包、裤子穿反,但是他们渴望看世界的热情不减,也在忙乱中学会了自立、团结和友爱。
在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孩子们认真地做着笔记,虽然他们的字很稚嫩,文字很简短,但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记者这一时代记录者和宣导者的精神传承。
一丁点的光终会成为照亮世界的亮色。
采访,永远在路上,永远是辛苦的。此次活动中,孩子们没有抱怨,学会在生活中适应,在学习中适应,在采访中适应。你们努力的样子,真美。
做什么样的时代新人?800名三秦学生记者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由衷欣喜,我们充满期待,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学生记者快速成长。吕云涛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吴昌永吕云涛郑亚玲薛凯郑唯舒农思思采写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熊玺)2019年10月9日,全省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召开。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委普法办主任...
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