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开发区发展新动能 再造产业聚集新高地
军民融合为西安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资料图片) 。(记者 雷伟东 摄)
硬科技、航空航天、数字经济、汽车产业……近年来,大西安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市各个开发区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筑平台、引项目、优环境,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为大西安高质量发展持续添加新动能。
■记者康乔娜实习生李佳欣
高扬研发经济
实现产业发展新动能
高新技术产业一直都是西安高新区的“立命之本”,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呈现出高科技、硬科技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使得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也使其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在西安高新区,看到最多的不是连片的工业厂房,而是一栋接一栋高端商务写字楼,是西北区域商务写字楼最为聚集的区域,在这些商务写字楼内隐藏着陕西经济发展“隐形”的强大推动力,这就是研发经济。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充分发挥西安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设立研发基地、研发中心。其中,作为全球著名科技企业,华为公司已与西安高新区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华为目前在西安的机构有:华为西安研究所、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等。华为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总人数达到14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技术服务人员2000人,成为华为在全球最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
当前,西安高新区已经聚集了微软、英特尔、应用材料、NEC、富士通、三星、西门子、中软国际、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等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设立的研发与技术开发基地,这使得高新区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中心,并使高新区产业发展实现新动能。
航天从“心”开始
产业“飞”速发展
在西安航天基地,众多航天军工院所集聚了深厚的科技创新资源,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五院西安分院、六院,中国兵器北方通用电子集团,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煤航测遥感局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国家队”,在这里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科技力量。
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报道,让一个名叫红光沟的地方陡然间刷屏。1965年,中国“三线”建设开始实施,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代号067,选址凤县大山深处的红光沟,上万名中国航天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沟。
凤凰择良木而栖。近年来,这只凤县红光沟里飞出、并在凤栖塬上越飞越高的“金凤凰”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自诞生之初,该院秉承发展航天、动力先行的历史使命,全面构筑了国家战略安全和进出空间能力的动力基础,实现了航天液体动力技术和可靠性的新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先后研制成功百余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形成了完整的液体动力产品系列。六院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在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过程中又跨越了一座高峰。
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以中国航天动力之城和北斗创新发源地、首批军民融合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航天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享誉世界,得益于在硬科技上持续用力,构筑起了具有鲜明民用航天特色的高精尖产业矩阵,通过不断地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在谋求错位发展中实现了重大突破。
开拓具有陆港特色的
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一种新经济形态。在发展数字经济中,国际港务区坚持招培并举,着力打造数字经济聚集区;坚持主动作为,着力打造数字贸易联通平台;坚持服务为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国际港务区依托开放大通道优势和自贸区政策优势,积极推进“互联网+产业转型”,努力开拓具有国际陆港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蓝田县灞源镇是国际港务区对口帮扶单位,为了帮扶灞源镇经济发展,国际港务区充分利用电商产业优势资源,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农产品上行。利用当地盛产大豆等农特产品,及秦岭天然的山泉水资源,帮助当地豆制品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引导其通过京东、天猫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并创建了微信小程序——灞源味道。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底,共实现豆制品销售收入195万元,为灞源镇上村贫困户每户增收2000多元。
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突破创新,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形成了“电子商务、物流商贸、临港经济、新金融和文体健康”五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特别在电子商务领域,国际港务区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金字招牌,始终把其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来重点培育,在B2C零售电商、B2B大宗商品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及新零售、新经济等领域,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2018年上半年,国际港务区已累计吸引150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占全市电商企业注册总数的50%以上。预计到2020年,园区电子商务企业数将达到2000家,电商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
军工自转校企联转
培育军民二元特性企业发展
在西安市“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征程中,军民融合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一大重点任务。西安航空基地依托全产业链体系,逐渐探索出了军工自转、校企联转、民企参军、院所自转、军民共转的“五维互融”新模式,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航空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军工自转,即支持航空央企直接研制开发民用航空产品,是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实践中基本的形式。航空基地在全力保障国家重点型号研制的基础上,大力支持航空央企通过业务剥离、军民分线、产业合作等方式参与民品研制。目前,新舟60支线客机成功商业化,带动国内130余家供应商发展。新舟600客机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新舟600F型民用货机成功首飞,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在校企联转方面,通过航空基地的牵线搭桥,西安四方机电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材料专家柴东朗教授开展合作,建成我国首条镁锂合金生产线,研发出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比铝、镁等常规材料减重近50%,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在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上,该新型镁锂合金材料应用程度达到90%以上,对促进我国轻质合金材料技术发展应用起到重要引导推动作用。
军民共转,是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合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依托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专门从事军工产品或技术衍生民品生产。在航空基地建设中,以资本合作形成大型航空项目的趋势日益明显。据介绍,航空基地支持西飞公司联合国内线缆巨头亨通集团,成立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亨通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航空航天用特种电线电缆和汽车用特种线束系列产品,填补了航空基地线缆制造企业的空白,培育了军民二元特性企业发展。
打造大西安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是西安经开区的支柱产业。2017年7月18日,西安市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经开区建设总投资约201.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计划2020年投产下线,年产30万辆整车,年产值400亿元以上。
作为全国首个集重卡、客车为一体的商用汽车生产基地,经开区目前已形成以吉利集团、陕汽集团、汉德车桥、康明斯发动机等为引领的,涵盖整车制造、专用车、零部件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占陕西省的60%,西安市的70%。下一步,经开区将打造年产能过百万,年产值过千亿的汽车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为壮大产业发展,西安经开区制订“2+N+1”政策体系,每年设立20亿元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同时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金融与现代服务业等,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引领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建设。
在诸多政策的扶持下,经开区汽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行业内的企业效益也蒸蒸日上。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坐落于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的陕汽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67位,较上一年度提升120位;位居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排行榜第120位,较上一年度提升55位。
“经开区可以说是我们企业的福地。2005年,陕汽集团迁入经开区,也由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了陕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陕汽集团副总经理刘科强如是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中,西安市各个开发区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努力配置产业“金钥匙”,探索发展“好路子”。以科技促创新,以资本助融合,以项目强支撑,全力释放开发区发展新动能,再造大西安产业聚集新高地。
新闻推荐
探源一条大江的前世今生 携手构建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带大型跨媒体行动《嘉陵江》旅游景观考察活动在陕西凤县启动
●南充日报特约记者李波文/图“穿越亘古千年的历史迷雾,揭秘一条大江的前世今生,开启绿色发展的时代梦想,展示绚丽多彩...
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