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滩路社区:巧手绣娘传承西府民俗本报记者 祝嘉

宝鸡日报 2018-03-22 11:24 大字

虎头枕、绣花鞋、花袄袄…… 3月 13日,渭滨区中滩路社区居民冯玉珍打开她的绣品包袱,一件件可爱、漂亮的绣品展现在记者眼前。这些绣品主要用于小娃娃穿戴和赏玩,均为手工制作,刺绣精美,富有西府民俗特色,流露着宝鸡人的审美情趣,见过她绣品的人夸赞她是“巧手绣娘”。

56岁的冯玉珍老家在凤县河口镇核桃坝村,村中妇女有做女红的传统,冯玉珍跟随母亲学会了针线手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和许多西府女性一样,冯玉珍子女的穿戴行头,都是她穿针引线手工制作的:给儿子做个“威风凛凛”的虎头枕,给女儿绣对“鸟语花香”的花布鞋。近两年,冯玉珍为带孙子来到宝鸡,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宝鸡喜爱刺绣的女性不少,闲暇时,冯玉珍常和社区妇女共同交流女红手艺。

冯玉珍最喜欢做虎头枕,先挑选一些优质布头,一层层粘贴、熨烫成硬布面,然后根据老虎形象,剪出虎头、虎脸、虎额头的形状,再在上面绣些鲜艳花朵。最难的是制作老虎眼睛和鼻子,冯玉珍把眼睛做成三层圆圈,每层用不同颜色的线来区分,眼睛的位置缝上纽扣,显得目光炯炯有神;做鼻子时用七种颜色丝线缠一块碎布头,裹成鼻子形状缝在相应位置上。老虎的耳朵和胡须也被绣得栩栩如生。冯玉珍制作的老虎枕颜色绚丽、神气十足,老虎枕成功吸引了小娃娃的注意力,她不满一岁的小外孙时常盯着老虎枕看好久。

冯玉珍认为,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娃娃枕头,但都没有老虎枕惹娃娃喜爱,因为老虎枕不仅是个实用品,也是娃娃的观赏品。最重要的是,虎在宝鸡民俗里寓意深远,大人把虎头枕送给小娃娃,是希望让威风霸气的老虎陪伴孩子成长,祝福小娃娃长得虎头虎脑。

除过制作虎头枕、花布鞋、花鞋垫,冯玉珍制作的面花也格外精美。每逢年节,冯玉珍会给小孙子和小外孙捏面花,她仅用剪刀、擀面杖等简单工具,心里怎么想,随手就能捏制出葡萄、辣椒、刺猬、金鱼等各种造型的面花,放在蒸锅里蒸熟,小娃娃爱吃也爱看。

冯玉珍为何喜欢制作小娃娃的穿戴物件和吃食呢?冯玉珍话少,但说出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这些物件有家乡味儿。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想吃啥用啥都能买到,但是那些机器制作的娃娃用品千篇一律,缺少生活气息。虎头枕、花布鞋、面花这些民间手工艺品,有人觉得它们土,其实不然,它们正是宝鸡人的特色文化符号,借助它们,可以让娃娃自小受到地方文化的熏陶,让孩子多多感受宝鸡人的生活情趣。正如宝鸡民俗博物馆特邀顾问李福蔚所说,宝鸡民俗是宝鸡人的根,对家乡优秀民俗文化的发扬要从娃娃抓起。

新闻推荐

共筑放心消费长城 凤县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胡红玲3月12日,凤县2.5万余名消费者参与投票的“凤县3·15群众满意商家”网络评选结果出炉,143家企业、单位、经营户得票数在凤县各网站、公众号上公布,商家在群众心中的满意度一目了然...

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