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张劝耕图 提醒春耕本报记者 张琼

宝鸡日报 2018-03-16 15:58 大字

宝鸡农村曾有劝耕习俗,如通过驾牛犁地、贴劝耕图、传唱歌谣谚语等活动劝农人耕种。如今,机器代替耕牛,劝耕习俗有所减少,劝耕图也很少见,但它们传递的劝耕意图,仍然存留在西府二月二的节日文化里。

凤县安河一带曾有个劝耕老习俗——耕“田”字。二月二这天,安河周围的农人会驾一对耕牛,找一块平地,在上面先耕一个大圆圈,再在圆圈中间耕一个“十”字,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田”字。这个略带仪式性的耕种活动,表达的是当地农人认真耕种的决心。当然,现在二月二耕“田”字的劝耕习俗已经很少见,但是农人精心作务庄稼的劳动意识依然浓厚。

凤翔县也曾有一个劝耕老习俗——贴劝耕图。 1991年出版的《凤翔县志》记载,从明正德年间开始,凤翔农户就流行贴“天子耕田图”用来劝耕。图上有题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古人杳然不见面,今日纸上又相逢。”题字清晰描绘了这幅图的画面,天子耕牛,娘娘送饭,大臣丢种,一片繁忙的耕耘场景。宝鸡市民俗专家李福蔚说,过去,挂历之类的老物件上也有劝耕图,农人就把它撕下来贴在门上,用来提醒自己要牢记春耕。

其实,天子春耕礼仪活动最早出现在周原大地,周人有一个礼节叫籍田礼,春耕时节,周王拿着耜在田地里掘起土块,公卿百吏随后掘土块,劳动强度依次增加三倍,这些象征性的农业劳作完成后,农人进入籍田进行劳作,由农官后稷视察耕作情况。为啥会有这个春耕礼节呢?因为西周时候采用的是井田制,有公田和份地,公田夹在份地中间,份地收入归家庭所有,公田收入归国家所有。公田借助民力耕种,也叫籍田,为了督促农民耕种籍田,所以国家每年都会举行“籍田礼”,它是周人动员农人耕种公田的礼节,是早期的劝耕活动。

李福蔚认为,虽然现在宝鸡地区劝耕活动少了,但劝耕的民俗寓意还在,就是过了二月二,春耕时候到了,该干农活了!

新闻推荐

凤县:贫困残疾人挣工资拿分红

本报讯近日,凤县举行残疾人扶贫基地分红仪式暨脱贫励志宣讲会。当天,有20名贫困残疾人每人领到了800元的分红款。贫困残疾人代表陈凤丹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去年,她在残疾人扶贫基地打工挣了7800元,...

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