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撸起袖子干出样子 ——李培松驻村扶贫记

陕西日报 2017-07-05 08:09 大字

本报记者王帅

凤县黄牛铺镇三岔河村是该镇唯一远离省道的自然村,全村326户家庭中有30户55名贫困对象。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干部李培松被选派为村第一书记以来,抓党建强堡垒、抓队伍壮筋骨、抓项目出效益、抓特色聚民心,撸起袖子,干出样子,向着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冲锋。

“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

作为一名安置不久的军转干部,李培松到任不久就被选派到村里任第一书记。驻村后的李培松,迅速开展工作,深入贫困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跟乡亲们手拉手、肩并肩、面对面拉家常,经过近一个月调查走访,对村里情况有了全面了解。

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李培松从提升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能力入手,帮助理清思路,确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共同研究制定帮建计划,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学理论、学法规、学业务。特别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好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会、百日行动评估研判会,制定“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措施,有效提高了班子整体执行力、战斗力,2016年下半年就脱贫4户8人。村民们动情地说:“有支部做咱主心骨,脱贫的日子不远咧。”

“耕深又耙匀,地里长金银”

为解决扶贫项目问题,李培松根据村情实际联系引进蔬菜、药材、养蜂等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4次邀请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培训,帮助村民解决种植、养殖难题,促进了生产创收。同时,李培松积极联系拓展销售渠道,广泛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去年利用网络、微信平台等销售蔬菜6000余公斤,为10户菜农联系市场临时摊位。今年,全村种植地膜玉米947亩、小麦316亩、地洋芋541亩、蔬菜600余亩、猪苓4000余窝;养殖牲畜存栏520余头,养殖中蜂1052箱;成立凤县嘉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驻地原军工厂50亩荒地作为无偿用地,建立2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种植户14户,动员3名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贫困户杨兴顺、崔其兴、文小成分别认购5万、3万、2万菌棒,按市场价预算每棒纯收入1元,共计年收入分别为5万、3万、2万元。

目前全村有食用菌大棚200个,15户34名贫困户参与其中。村里还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宽滩原生态草甸湿地为依托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从根本上挖掉穷根子,确保“困难户能脱贫,脱贫的早致富,致富的奔小康”。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前些年,由于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教育卫生设施陈旧,山货出不了村、资金引不进来,受穷的乡亲们更谈不上良好的教育卫生和文化保障。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协调投入40余万元,修建了便民桥,进行了路面硬化,为村幸福院添置了办公、生活设施。

李培松积极发动党员群众进行了为期20天的卫生综合整治,清理街道垃圾,治理公共区域乱搭乱建、多占多用等问题,使得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整体带动了宽滩湿地旅游和土特产的销售。去年11月份,先后邀请7名医疗专家为200多名村民体检,协调武警支队医疗队入村宣讲卫生防病知识,免费发放4000余元的常用药品。今年3月8日,协调开展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共创帮扶活动,表彰“女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媳妇”,鼓励村民学典型、学技能。

新闻推荐

主题党日庆七一 文化扶贫树信心

本报讯6月28日,凤县平木镇西山村歌声飘扬、舞姿翩跹,县政府办党支部与西山村党支部,共同在这里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见右图)。据了解,这是凤县政府办文化扶贫的创新举措,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文艺...

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