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首次野化放归13只人工繁育林麝

陕西日报 2017-06-30 08:06 大字

图为被放归大自然的林麝。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本报讯(记者王永锋)6月29日,由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科学院主办的“中国·陕西林麝首次野化放归”活动,在位于宁陕县境内的宁东林业局响潭沟举行,13只人工繁育的林麝经过一年的驯化后,奔向郁郁葱葱的茫茫秦岭。这是陕西省拯救复壮林麝野生种群、促进基因交流的新探索、新尝试。

林麝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濒危动物,陕西人工养麝始于1958年。近年来,陕西省将林麝保护列入“十三五”规划,确定了长远保护和发展目标,申报了国家级林麝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全省野生林麝超过4000只,人工林麝存栏量1.3万只。此次放归的林麝,是省林业厅从林麝人工种群中选调的优良个体,在凤县林麝科学研究示范基地开展了体况检测、采食驯化、天敌躲避、无线电追踪等驯化研究,保证林麝放归后能够更好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宁东林业局响潭沟曾是野生林麝的栖息地,森林覆盖率达94.5%,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森林环境和气候条件,经专家多次实地考证,认为这里是林麝生存、生活的最佳栖息地。

据了解,林麝放归后,省林业厅将通过林麝佩戴的GPS项圈定位追踪、自动感应红外相机技术、跟踪观察、样方调查等对放归林麝进行科研监测,了解林麝的生境选择、活动规律、繁殖情况等。

新闻推荐

三十五年寻访一百个炎帝故事——记宝鸡市古稀老人、炎帝文化挖掘人张维新

本报记者张琼神农立杆测天象、炎黄联谊、日中市、炎帝降牛耕田……近日,翻阅宝鸡市古稀老人张维新的书稿,100个采集自民间的炎帝故事生动鲜活,读起来有滋有味。从1982年至今,张维新花费35年时间...

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