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考是一个结束又是一个开始

西安晚报 2017-05-25 05:10 大字

高考对于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有着难忘的回忆。在三尺讲台上一干就是28年的卢京华,任职于西安市航天中学。“我的一生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了,但在高考前从来就没想过会当一辈子老师。”

卢京华1985年参加高考,当年毕业于航天部067基地11所子弟中学(现西安市航天中学)。“那时,学校位于秦岭大山腹地的凤县红光沟国安寺,学校毕业年级两个班,学生近70人。”他说,当时一周上6天课,上午4节,下午3节,下午5点左右放学,没有晚自习,周日也不补课。同学都居住在红光沟10公里长的五六个居住点上,白天上学在一块,放学后也能在一起玩。当年其他学校高中已改为三年制,卢京华所在的学校为两年制,第二年才改为三年制,高二考不上大学可以继续上高三。因此,同学们心态普遍较好,晚饭后同学们经常在一块散步或打球。但大家学习都很刻苦,晚上经常学到12点。当年陕西高考本科录取率不足10%,卢京华所在的学校达到30%多,被誉为秦岭深山中的教育奇葩。

卢京华说,当年自己所在的年级学风很好,大家憋着一股劲想当年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他回忆说,当时他们家住四层,站在阳台可俯看整个居住点。高考冲刺阶段,学累了就站在阳台上活动活动,也看看其他同学是否还在学。学晚了想休息,也会到阳台侦查一下,看别的同学休息没有,若还没有又回到书桌前继续学,当年他们就是这么互相比着学出来的。

高考时,学校离县城较远,考点设在凤县县城中学。大多数家长都是带上炉灶和锅碗瓢盆,一起住在宾馆陪考,给孩子做饭,做饭时都把炉灶摆在走廊,你家炖鸡、我家烧排骨,好不热闹。卢京华的父亲由于在沈阳出差,高考期间没有家长陪同,这样情形的还有几个,学校就安排他们住在一起,4人一间。由于是第一次和同学在外住宾馆,大家都很兴奋,在房间闹腾半夜才安静下来。

那时是分数出来前填报志愿,考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估分,对照标准答案一题一题对,一科一科一遍一遍估。“记得当年我自己估分是495分,实际成绩是499分,当年重点线是460分。”卢京华说,估完分就要报志愿,在招生报上查询,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所学校间犹豫了很久,从个人意愿上他想学工科,但自己容易生冻疮,担心环境不适合;此外,由于家里兄妹多,父亲一个人工作,家里不宽裕,他又是老大,当时师范院校不收学费还有伙食费。志愿来回改了两三次,卢京华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

“这次高考后,我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最终成了一名教师。其实影响人一生发展方向的因素很多,世事难料,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逐渐爱上了这一行,并且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享受教育的快乐。”高考在即,卢京华想对考生们说,高考是一个结束,又是一个开始;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因为,人一生面对的挑战不只是高考,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驿站。当年和他一起高考的有位同学没能考入理想大学,而是进入技校学习,现在是国家级技师,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一样也获得了成功。

文/图 记者 张黎娜

新闻推荐

七彩凤县“五一”邀约

  (一)“秦岭花谷、七彩凤县”2017凤县生态文化旅游年宣传启动系列活动  2017凤县生态文化旅游年宣传推介活动  时间:4月—5月  地点:凤县...

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