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凤县医改:“小九九”牵动着患者的心

陕西日报 2014-11-20 00:15 大字

   通讯员 秋夏成 本报记者 吴莎莎

近年来,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群众“看病难”,也加重了群众“看病贵”。如何让大医院“牵手”小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从2012年7月始,凤县在部分医院间试点“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模式,在试运行2年的基础上,今年7月又以2家县级医院为“龙头”,“牵手”全县11家乡镇医院,全面推行诊疗新模式,进一步激活了“一潭春水”,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大手”牵“小手”三方共赢

前不久,唐藏镇曹家庄村68岁的村民陈宝怀突发冠心病,被紧急送往30多公里外的县中医医院抢救,经过5天治疗,医生建议她转到镇上中心卫生院进行后期治疗。陈宝怀和家人认为,镇卫生院看个感冒发烧还行,治心脏病可能不行。通过医生解释他才知道,在3个多月前,县上的“龙头医院”已“牵手”各镇卫生院,建立了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实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将大批专家、器械等优质医疗资源向下转移,在镇卫生院也能享受同水准的医疗服务。

陈宝怀回到镇卫生院,经过几天的治疗,很快康复出院。“不仅有县上名医坐诊,治疗设备好,住院费还节省了千把元呢!”陈宝怀出院时激动地说:“守在家门口就把病看了,更加方便了。”

县医院与县中医医院,均是集医疗、急救、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经过“牵手”后,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医疗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大医院就医压力也有效减轻。各家医院还可根据病人的情况,建议患者到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就诊或转诊治疗。由于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要比县级医院的报销比例高,转诊后一般可节省费用800多元,深受群众欢迎。“大手”牵“小手”,实现三方共赢。

据统计,截至10月15日,3个月全县共双向转诊550人次,回转380人次,节省报销医疗费用24万余元,住院满意率达到99%。

乡镇卫生院起死回生

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基层首诊,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则是让群众放心首诊的关键。

两年前,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就与凤州镇、留凤关镇中心卫生院,试点“小病在乡镇,大病到县级,康复回乡镇”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并制定了实施办法。

为了实现分级诊疗,凤县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逐步建立起全县范围内的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对乡镇卫生院采取医院托管和对口支援的模式,按照人员、业务、财务“三统一”和推行院长招聘制、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加大托管医院设备、人员、技术输入和管理创新,实现县镇医疗机构资源、信息、技术共享。

唐藏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赵文英说,两年前镇卫生院几乎要倒闭,不仅设备落后,且缺乏高质量技术人才。幸好在县中医院的托管和支援下,卫生院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室等一应俱全,每年县中医医院还下派3名医师坐诊,并开设了康复理疗特色专科,不仅让卫生院起死回生,而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悉,目前凤县两家龙头医院已累计向“代管”和帮扶的4家乡镇医院,配备先进诊疗仪器60台(件),派用救护车180辆(次),派驻医疗专家125人(次),诊治病人2.5万余人。

 患者心中的“小九九”

根据现行医保规定,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患者每转一次院,就要交一次医保起付费。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尤其是恢复期的病人往基层医院转,虽然报销比例变高了,但是多缴纳的起付线又冲减了报销高比例,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向基层转诊的积极性。

为了破除这一制度瓶颈,凤县明确规定,新农合住院患者,凡属于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向乡镇卫生院转诊康复治疗的,其在卫生院住院费用,直接按比例报销规定费用。对于年度内主动向乡镇卫生院转诊的新农合住院患者,超过参合住院患者总人数10%的县级医疗机构,县卫生局进行通报表彰。

“我在县中医院住了2天,病情稳定后医生建议转院到镇上医院,不仅报销比例高出15%,而且不再缴纳200元的起付费,加上减少了住宿费、交通费等额外开支,算下来足足省了1200多元!”近日从平木镇中心卫生院痊愈出院的赵天耀,向记者说出了心里的“小九九”。

新闻推荐

凤县法院开通远程视频接访 “家门口”就能对话上级法院

本报讯(记者秦峰通讯员刘涛)“你好,我是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室法官,请你简要说明一下申诉理由。”近日,上访人赵某在凤县人民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接访平台,成功与上级法院法官对话。赵某是凤县法院...

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