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城变身绿城 凤凰浴火重生 白银市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纪实本报记者 施耀花

白银日报 2021-05-31 08:50 大字

东经104度、北纬36度,白银凤凰山所在,早在西汉时就有青铜冶炼的历史。如今,凤凰山中,周延数万米、深达数百米的巨型废弃矿坑横亘于此。这便是白银公司的露天矿开采基地。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采出的矿石若堆成截面1平方米的堤墙,可绕地球3圈,累计上缴利税60亿元,曾创造了铜硫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0多年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它为新中国工业做出的卓越贡献,都融入“共和国有色金属长子”和“中国铜城”的殊荣里。

矿产虽丰,常采则竭。1988年,白银公司露天矿矿穷闭坑。巨坑如碑,见证着铜城往昔辉煌;巨坑似鼓,时刻敲击提醒着今天的铜城人:必须转型、转型!

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承接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生态补偿综合试点等国家利好政策,白银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积极争创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努力创建转型创新试验区,探索新旧动能转换、资源富集、创新发展新模式。2.12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170多万人民再次发扬“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白银精神,用10多年的艰辛跋涉,趟出了一条二次创业、转型跨越的绿色发展之路,完成了由“铜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实现了资源型到创新型的凤凰涅槃。

格局之变

奋笔擘画新图景

转型跨越,向死而生,把脉白银市浴火重生的轨迹,不难看出其鲜明的治理逻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新谋篇布局,推进产业之变,在转型跨越中不断飞跃新的高度、开拓新的视域最为激荡的开局之笔。

——奋力构建以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正路、会宁工业园,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构筑起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的发展之基,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势头正酣。

——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建设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循环化工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两区四基地”。

——勠力推进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提质扩容,加强前瞻性研发布局,持续推进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着力发展十大绿色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绿色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绿色发展崛起步伐铿锵有力。

创新之变

凤舞当空舞蹁跹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创新是推动城市从“资源枯竭型”向“创新驱动型”大势所在,因此,必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在锐意创新的强势推动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7年的不到40%,提高到2017年的52.1%。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局部天气突变”不是悲剧的祸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沙元森一场马拉松赛竟然引发世界运动史罕见的悲剧。那些热爱生活的运动员没有抵达比赛的...

白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