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州,雕琢的时光

兰州晚报 2020-08-12 02:37 大字

花儿会资料图洮岷花儿会 摄影 徐卓

岷州,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岷州,多少次在书卷里与你相遇,在花儿里与你亲热,在当归的馨香里与你缠绵,在包容冰老师的诗歌里触摸岷州,却一直无缘走近。

油菜花开了又谢,漫山的“花儿”会组织者一次次送来热情如火的请柬,我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尘封的记忆

飞机在石家庄腾空的那一刻,尘封的记忆大门随之洞开。

五十年代,我的父母在北京气象学院毕业,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响应国家的号召,支边去了大西北,把大好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边远贫瘠闭塞荒凉的甘肃。

从此,父母的半生都是在思念和牵挂中度过。

因为父亲是独生子,年迈的奶奶需要照顾,在我十七岁那年,父母调回河北老家,我们兄妹也随之离开了第二故乡。在甘肃时,没有感觉到它有多美,冬长夏短,被沙尘暴肆虐得人和景都是土里土气。可是,当我们要离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时,内心就像被撕裂一般的疼痛。记得离开甘肃的前夕,我和姐姐久久地在黄河边坐着,看着波涛起伏的河面发呆。

“姐,我舍不得离开,看不到黄河,我难受。”

“芳芳,老家没有黄河,没有青山,我也不喜欢。”……

我和姐姐在黄河边巨石上痴痴地看着、听着,多少次泪水迷糊了眼睛。

离开故乡的前夜,明晃晃的月亮把大地照得雪白,就像贝多芬创作《夜光曲》的那袭月光。我和姐姐在气象局大门外的小桥上静默着,凝望着远处的乌兰山顶上的皓月,聆听着不远处的黄河沉闷的喘息。

也许是那晚的火炕烧得太热,我和姐姐烙饼一般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外屋的座钟已敲了两下。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落在墙上,就像一道奇异的时光隧道,这是在甘肃度过的最后一夜,我恨不得扳住时钟的腿,不让它奔跑。

第二天,爸妈的同事朋友,我们的同学伙伴都去火车站送行,握手、拥抱……列车带着我们越去越远。

人在路上,梦在前方

兰州的天空湛蓝如洗,有着宝石的清透与炫美,洁白的云朵仿佛跑到天上的羊群,悠然地飘着,引得心儿都随着它颤悠呢。清新的空气仿佛被滤过,大口大口地呼吸着。

那一刻,我像个贪吃的孩子。这是离开甘肃三十三年以后第一次在冬天回来,温馨又亲切,熟悉又陌生。

《岷州文学》会议组派刘文珂老师带专车走了七个小时的山路来机场迎候大家,真诚热情的问候瞬间驱散旅途的疲惫,虽然初次相见,却让我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值得欣慰的是,老哥开车来看我,在停车场,他给我打电话,让我转身,我惊呆了,他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如梦似幻,呆呆地看着他,情不自禁地欢呼着去握手。

老哥知道我喜欢吃靖远的羊羔肉,要了一斤,他已吃了饭,陶醉地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吃着,眼里满满地都是幸福。

从兰州机场到岷县有七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车摇摇晃晃在群山峻岭盘行,安静地注视着窗外光秃的山丘,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思绪在时间的流里游走。

当归花儿开

“当归!”当我轻声默读这两个字,久居异乡的游子心里会不由自主泛起涟漪。

童年时,我家在渭源,气象局周边的农田基本都是当归,每天穿梭在碧绿的当归田里,嗅着当归那独有的药香,很是惬意。摸摸青碧的叶片,就像摸着大地的耳朵,总想贴近它,听听它的心声。盛夏,当归开出了白色的小花,采一朵放在掌心细细端详,素雅小巧,就像低首含羞的邻家阿姐。妈妈告诉我,不要踩踏当归,土里孕育着小宝宝呢。于是,我每天都要跑到当归田里,看看它的小宝宝是否出世,每天都要和当归说说悄悄话。

渭源的夏天很短,刚换下裙子,就穿上了薄棉衣。落叶时节,当归叶片变得枯黄,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农人全家老小都聚到田野里忙活着,终于看到了成堆的白白胖胖的当归宝宝,一串串,一堆堆,小山一般堆在地头,农人说着笑着,干得更欢了。我和姐姐提着两个当归,围着爸爸妈妈笑啊,转啊。

有当归,妈妈就喜欢做鱼炖肉,我和姐姐美美地吃着,像小竹笋般努力蹿高;有当归,爸爸妈妈生活更有劲了,带我们去爬老君山,给我们打野鸡、采蘑菇;有当归,老家的奶奶姥姥身体安康,爸爸妈妈就多了一份安心。

流珠的河

洮河是岷州的母亲河,是黄河上游的一大支流。

据《洮州厅志》记载:“洮水源出西倾山之北,地高流激、冬不易冻,激为冰珠。”碧绿的洮河仿佛仙子的秀发,轻柔飘逸,流淌了千万年,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与众不同的洮河风光,尤其那带有神话色彩的洮河流珠奇观更是令人神往。

岷州气候寒冷,一进腊月,洮河两岸的游人接踵摩肩,游人们不远千里慕名前来观看难得一见的奇观“洮河流珠”。洮河东西两岸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夹着玉带般的河水,蜿蜒跌宕,浪涛怒吼着奔涌远去。粼光闪烁的河面上,各种鸟儿自在翱翔,羽毛红艳的鸟儿仿佛天空撒向大地的相思豆。

河面布满晶莹剔透的玻璃球,碧绿晶亮,就像撒了满河的珍珠,在阳光下发出炫目的亮光。冰球翻滚着,撞击着,发出悦耳的叮咚声,仿佛仙子撒下的万斛玛瑙。如果你幸运地赶上这千载难逢的景观,请一定掬一捧流珠,在阳光下细细端详,珠圆玉润,光洁晶透,冰珠在掌心微微颤动,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与你对视。如果把这捧冰珠抛洒在冰层,你会听到玉磬般此起彼伏的美妙弦音,空灵清脆的声音撞击着你的心扉,让你如痴如醉,不得不感叹造物主之神奇。

清代诗人陈钟秀写过赞美洮河流珠的诗:“万斛明珠涌浪头,晶莹争赴水东流;珍珠难入俗人眼,抛向洪波不敢收。”

精美洮砚会唱歌

洮河碧绿如绸清润甘甜,不但养活了这方生灵,还给这里滋养出无价宝——洮砚,洮砚是中国三大名砚之一。

砚台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学习中国的古老文化,绕不开对砚台的研究,岷州是洮砚的产地,有着千年的历史,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时闪动着洮砚的身影。

岷州的砚台从颜色上分大致有鸭头绿和鹅肝红两种。这里的山石汲取了日月的精华,得到碧绿的洮河水亿万年的浸润,有了玉的温润和水的灵秀,经过工匠巧夺天工的雕琢,终于变成妙不可言的洮砚,一年年、一岁岁陪着苦读的才子走出岷州,走向京城,走向历史的书页,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拂去历史的尘埃,你会看到从古至今,岷州的书画,岷州的状元,在中国的历史有着不可小觑的分量。造物主给物华天宝的岷州丰厚的赠礼,勤劳朴实的岷州人给上苍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花儿”的歌海里

花儿是山歌的一种,亦叫“山曲”“少年”“野曲”,适合田间地头劳作中演唱的小曲。它诞生于一千七百多年的西晋永嘉末年,其祖源《阿于歌》,由鲜卑族慕容部创作,传至陇上今甘肃岷县一带的吐谷浑部落,被广泛传唱。岷州二郎山五月十七花儿会最早源于岷县的祭神赛会,据考证其形成时间为明代,参与民众达十万余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刻的二郎山成了花儿的世界,人的海洋,从山脚至山顶歌子海潮般涌动着,来自岷州各地的民间歌手五个一伙,十个一群,对歌赛花儿。置身于情歌的海洋,你会不由自主还原到最初的自己,放开喉咙高歌一曲,热辣的歌声仿佛冬日的暖阳,唤醒沉睡的情感,被花儿抚慰过的心灵柔软丰盈。

岷州花儿的歌词非常有趣,都是乡间俚语,尤其善用叠词和比拟,却形成了岷州花儿独特的语境,把热辣、缠绵、执着的情爱推到极致,再用高亢尖锐的嗓音唱出来,即使再坚硬的心肠,也会为之颤抖。

花儿是有翅膀的彩陶,它随着洮河漫游,一些沉在河底化成青玉般的洮砚,写出不朽的文字,还有一些走向河岸随着青草四处漫步,走累的花儿坐在黄土梗上歇脚,化成当归迎着阳光诗意生长,给了这方生灵神秘的智慧和力量。

遥望岷山

雄伟的岷山,不仅仅是一座常年积雪不化的高山,更是人们心中的丰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说起岷山,人们脑海里首先闪现的就是毛主席的这首诗。岷山,是华夏儿女仰望的神山,它的伟岸,它的神秘,无不令人神往。

当我迎着冬阳张开双臂扑向岷山时,我看到一朵朵祥云在升腾,山顶那皑皑白雪仿佛洁白的哈达,双手向上虔诚地叩拜,仿佛接过雪山赐予的哈达。高耸入云的岷山在这里屹立了亿万年,见证了无数兴衰,风起潮涌,云卷云舒,有些人秋叶般飘过,有些人却铭刻在岷山的灵魂里。岷州、哈达铺、腊子口,这里有诗情,有画意,更生长着红色的种子。

在岷山,在腊子口,在哈达铺,脚步轻轻,我的灵魂走在朝圣的路上。红军在这里休整,洮河、洮砚、彩陶、岷归还有岷州花儿,一点点、一丝丝、一缕缕融入红军的血脉里,终于锤炼成一支颠不垮、砸不烂的钢铁队伍。

我的诗和远方

这里有我的诗和远方。

阔别甘肃三十余年,梦里梦外都是它。

一次次踏上这片土地,一次次挥泪别离。家人朋友一次次问我: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去甘肃?一年年候鸟般乐此不疲地回归着。远在天边的黄土高坡留下了我的童年、少年,有我一生追逐的梦想。

岷州备受老天爷的独爱,青山秀水,生长着画意,流淌着诗情,这是一个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地方。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胡芳芳

新闻推荐

搬出大山住新村 小黄瓜带来好日子

一辆辆农用三轮车鱼贯而入,一袋袋黄瓜装满车厢。市场内外,车水马龙。早上7点刚过,新坪村便民服务市场就开始热闹起来。7月,甘...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