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盐池散记□ 贺永粹 文/图

白银晚报 2018-07-17 11:50 大字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踏破贺兰山缺,朝天阙。”多么熟悉的诗句。一直觉得这些诗句和诗人生活在教科书里,不曾想过他们的足迹竟然触及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他们笔下的景物,有的就是取材于我们的脚下。边塞诗人岑参,诗人王维,爱国将领岳飞,抗金名将张浚,范仲淹及其挚友滕子京,以及与苏东坡唱和杨花词的章楶,以及杨家将穆桂英等这些历史人物都在西北大地上走过。当我在震惊与懵懂中跟随本地一些历史爱好者踏上了访古的路程时,我才真真切切地相信了流淌在本地热土上的历史事实。此后,与我们比邻而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了我们造访最多的地方。

宁夏地区有着厚重的历史留痕:城堡、烽燧、古长城……6月17日,海原林漫乔迁之喜,万全琳老师带领我们一行前去贺喜。返回途中,寻访了干盐池。此前和几位朋友到访过干盐池,也因为行色匆匆,再加上对干盐池历史知之甚少,一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这次万老师和王承栋老师提出重访,我欣然同行。

干盐池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北处,曾一度为靖远辖境,与古会州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地方为什么叫“盐池”呢?这里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低洼处又地势平坦,为聚水提供了便利条件。西北地区本来就属于干旱区,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周边山上富含各种矿物质,尤其是芒硝、氯化钠等。这些物质随着雨水或者泉水冲流到平坦低洼处,逐渐沉淀积累,日久天长,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盐池。据万老师讲,盐池地区早在唐代就开始开发利用,盐池地区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不久便成了一个重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当然,也得有重兵把守。之前曾有友人提出过一种说法:汉代在西北地区曾有个“卤县”,大概位置即在附近。这个干盐池,莫非就是迷失于历史记载中的卤县?当然,历史容不得半点虚假,猜测仅仅是猜测,事实有待历史学者进一步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干盐池曾是唐宋夏元明时期的重要产盐地,是当地甚至朝廷的财政收入的支柱。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唐太宗时期,太宗就命令尉迟敬德承办全国十八大盐湖,干盐池湖就是其中之一,地名为“河池”。兴衰更迭,曾经繁华一时的胜地如今是湖面干涸,只留下大量厚重的盐渍滩涂躺在那里,周边是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的设备,太阳能电池板林立,风车转动,现代生活的痕迹掩埋了部分历史遗痕。但是,干盐池周边的城堡和古长城并没有被彻底淹没,而是静静横亘在盐池的周边,默默地回忆着曾经的繁华。盐池东南面的北宋城堡“定戎堡”有一定的规模,为干盐池的重要性做了很好的旁证。此城堡呈长方形,长800米,宽450米,开东西二门。明户部尚书杨鼎所撰“干盐池碑记”赞其城曰“气象威严,独胜边方诸城……”城内设神祠、察院、仓场、鼓楼、公衙、庐舍等。我们曾经多次拜访定戎堡,除了目击所及的残垣之外,就是一些残留的瓷片与砖瓦,城内早已经是耕地和民房。

守护在盐池周边的,还有长城。当我们从定戎堡出来沿着公路行驶时,看见几个保护碑一字摆开立在小山坡上。为了一探究竟,我们首先奔向这些保护碑。走近一看,保护碑上赫然写着“明长城遗址唐坡一段”。那时,这些长城应该是被称为“边墙”的。明初,逃回塞北的蒙古统治者残余势力多次来扰边,明统治者为防御蒙元残余势力,开始大规模修筑边墙以保护内地。我们沿着残存的城墙向不远处的一个城堡遗址走去。那是规模不大的“甘盐池堡”,旁有保护碑,上刻简介:甘盐池堡宋代建筑,明代延用,为镇守明长城及监督盐湖盐工劳作的军事建筑遗址,民间泛称“盐堡子”。堡平面呈长方形,开南北二门,南靠明长城,被邻哨台。如今城墙坍塌,城内荒草丛生,其他毫无生机,但城墙及城内随处可见的盗洞,见证着城堡昔日的魅力。不知这些寻宝者有没有达成心愿呢?有人说这么些年过去了,这些盗贼乐此不疲地打洞,说不定当年城内偶有残留下来的残羹剩饭够这些贼们暴富的。

但凡访问过海原的人,没有不想起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那场里氏8.5级的地震,造成死亡人数达27万之巨。在当时还算地广人稀的西北偏荒之地,这个数据是惊人的,是迄今为止伤亡最大的地震了。海原以及周边的人,只要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几乎每家都有长辈在那次地震中遇难。与海原紧邻的甘肃白银平川区,年长的人对那场地震也能说上好一阵。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地震那晚,很多人去某个窑洞看皮影戏,结果被全部埋在里面。就是说,那次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的原因是震级高,再一个原因是居民居住的大多是窑洞,地震发生时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进了窑洞。山体震落下来,把人砸死闷死的,一窑洞,一整户,一整村的人,就这样瞬间被埋了!为了纪念这次惨重的地震,后来人们在震中地区修筑了纪念碑和纪念亭。纪念碑上刻写着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震中、深度等。旁边另有一块纪念碑刻写了“明代文人过‘定戎寨\’诗镌”:定戎古寨几千秋,四壁青山遮古州。东海碧波水倒流,西湖吐玉无价宝。南山石沟卧金牛,北寺神泉滴绿水……我们几个还没有把诗念完,万老师就生气地说:这是啥文人写的诗嘛!连最基本的格律都撇开了。古代读书人写诗,都要学习格律的,如此胡乱写诗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文人呢?或者是雕刻家刻错了?这么庄重的纪念地,却出现如此错误,这不是误导后人吗?再看看旁边有个亭子叫“定戎阁”,四个柱子上各刻了四句话,乍一看还以为是两副对联,可是我们左看右看地,怎么也没办法把它们凑成两副对联,因为根本不符合对联规律。原来这四句话源于上面刻录的那首诗!怪不得万老师生气呢,来这个地方旅游或者拜访的,不一定都是附近人,万一有专家学者来参观,这不是丢人吗?对于治学严谨的万老师来说,这些错误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何况他还是诗词楹联专家呢!万老师苦恼地坐在地震纪念碑前的基座上唉声叹气,这一形象被同行的魏淑娟老师摄入镜头。无独有偶,我们回家路过平川区神木头移民新村,进村的牌坊石柱上,又是错误的楹联!这让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情何以堪啊。也罢,我们带着些许收获和遗憾,回到了平川区。

对于干盐池,我知道该写的地方很多,这次只是选取几个切入点感慨一下。希望史学爱好者不要笑话我的浅薄。对于我这样一个钟情于地方史却又一知半解的铁粉来说,能有点想法和感慨已经不错了吧?呵呵。希望万老师能在空闲时间给我们详细讲讲这些逐渐被淹没的历史和逸闻趣事,让我们以及后来者,能够时刻谨记本地历史,挖掘本地历史,做一个有根的不忘本的人。人一旦忘本或者无根,那么,他将离消亡不远矣。

新闻推荐

筑牢“舌尖”安全“第一道防线”——白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述本报记者贵富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白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紧紧围绕“提质增效...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